1.第1章 初到南極(1 / 2)

“噠噠噠噠——”直升機降落在了南喬治亞島北海岸的一片較為平坦的高地上,陳封跟著自己的老師陸光道從直升機上下來,一行四人穿著防護服,戴著麵罩,站在草地上顯得有些笨拙。

眼前是一片熱鬧的景象。

現在是夏季,許多動物來到這片富饒的小島獲取食物來度過嚴冬。

王企鵝從海洋裏捕食魚或者烏賊,再邁著笨拙的步伐從幾十萬的獼猴桃幼崽中找到自己的孩子,把食物喂給它,隻是幼崽的食量很大,即使它有兩個孩子,也隻能養活一個。

而隨著正午的到來,17度的“高溫”使得大部分王企鵝趴在碎石地上一動不動,這樣可以避免身體溫度過高而中暑,它們身上的保暖外衣此時可一點都不友好。

在它們的旁邊,還住著一群大塊頭鄰居——海象,它們用雙鰭把潮濕的沙子碎石塊弄到身上來降溫。

此時,這些王企鵝和海象對於站在高處的他們視而不見,依舊發出了吵鬧的叫聲。

陸光道的眼睛掃視著這些動物,透過防護服大聲喊道:“大家都仔細觀察,找到那些異常的動物,我們要把他們帶到考察站,注意不要分散,避免受傷。”

說完,四個人的手中都拿好了半人高的籠子。

四個人裏,陳封是陸光道的學生,是江城大學裏的病毒學研究生。而他的老師陸光道是這個領域的重量級人物,這次由他帶隊來南極進行研究。

另外兩名是負責他們安全的保鏢,一個叫王守世,濃眉大眼國字臉,一臉正氣;另一個叫韓漢舟,比王隊長要矮一點,但也身強體壯。

他們一行人不遠萬裏來到這裏,是因為全球爆發的病毒感染,而病毒是從太平洋東部的赤道附近開始爆發,隨後世界各地也出現了這種病毒。

那裏的漁民出現了畏寒、腹瀉和皮膚潰爛的現象,這引起了當地政府和全世界的注意。

但他們發現這是新的一種病毒,雖然不具有傳染性,但是能通過食用感染的動物進行傳播。

除此之外,他們不能解析出病毒的結構和序列,無奈尋求國際組織的幫助,於是各國的科學家也開始著手研究這種新出現的病毒。

隨著媒體的報道,人們議論紛紛,這種病毒是不是溫室效應導致冰川融化,進而被釋放出來的;或者陰謀論這是病毒武器;更有的開始了“教科書式的”反麵教學,像吃維生素c,喝牛尿、漂白劑。

一些環保組織炸了鍋,開始紛紛譴責甩鍋發展中國家;也有人真正的從事環保事業,自發的減少碳排放,向社會發起呼籲。

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們最後在座頭鯨身上發現了這種病毒,於是把它命名為座頭鯨病毒。被感染的漁民捕殺了這頭座頭鯨,他們除了把座頭鯨分解販賣外,自己也食用了座頭鯨的肉。

隨後,世界各地也出現了相似的症狀,發現也是由座頭鯨病毒造成的感染,但他們並沒有食用座頭鯨和使用座頭鯨加工生產出來的產品。

科學家們在研究後猜測,座頭鯨病毒很可能起源於南極洲,一些國家開始派遣專家到這進行研究。

陳封一行人沿著山坡往下走,來到了王企鵝聚集地的邊緣。

很快,他們便注意到了在幹硬的黑色岩石地上已經腐爛發臭的王企鵝屍體,這些王企鵝屍體都擠成了一團。

陸教授看著這些擠在一起的屍體,轉過身對陳封說道:“這些王企鵝很有可能便是感染了座頭鯨病毒而死亡的。”

頓了頓,陸教授繼續說道:“在發現座頭鯨的時候我就在想,南半球明明是夏季,它們應該待在南極洲附近的冷水海域,而不是遊到赤道。和這些抱團的王企鵝一樣,它們都畏寒趨熱。陳封,你去直升機提一桶汽油來。”

陳封點點頭,答應了一聲,然後轉身去直升機那裏。

王守世看著一堆一堆的屍體問道:“陸教授,我們怎麼做?”

陸光道回答道:“用密封袋裝好放在籠子裏,一個籠子一具,其它的就搬遠點燒了,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

王守世和韓漢舟馬上行動,兩人麵不改色,用工具夾起黑色的腐肉和羽毛,小心翼翼地裝好,然後再把其它的屍體搬到了更遠的地方,以免引起王企鵝的躁動。

陳封很快就提著一桶汽油過來,看到他們在搬,自己也想過來幫忙,被王守世笑著阻止了:“你就不要過來了,怕你受不了吐在麵罩裏。”

陳封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好。”他確實看到這些腐肉感到有些不舒服,要不是有麵罩阻擋氣味,他可能已經歇菜了。

他們挖了個坑,把汽油澆在屍體上,然後點了一把火。很快黑煙滾滾,飄在了潔白的空中,顯得格外刺眼,陳封輕輕歎了一口氣。

處理好後,韓漢舟駕駛著直升機,前往南喬治亞島上的燈塔考察站。

燈塔考察站位於南喬治亞島中間沿海的地方,屬於愛格蘭王國,已經有好長一段曆史,漸漸地也開始發展了一些副業,比如捕殺哺乳動物加工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