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是怎樣煉成的】
比如一個農民領袖張三,起義後召集了三萬人,占據了一塊地盤,他有一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就是吃飯。因為農民起義軍也是軍隊,也是人,是人就要吃飯,怎麼養活三萬人呢,這個時候張三最直接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去搶地主家的糧食,但問題在於,地主家也不是銀行的提款機,想取多少就有多少,把地主搶光了,吃什麼呢?
地主(這兩字要讀重音)家也沒餘糧啊!
這個時候,張三手中有的隻是土地,而所有的糧食都被吃光了,他就必須召集農民,將地分給他們,然後向他們收租,於是農民領袖張三就變成了地主張三。
而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存在其他的選擇,不是做農民,就是做地主,商人固然可以成為另一個選擇,但當時商人沒有形成一股獨立的政治力量。他們不可能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你也不可能到一群饑餓的農民麵前要求他們為商人爭取權利。封建社會的農民也不可能要求實施資本主義。
這就告訴我們,每一種主張的背後,都隱藏著某種勢力或者利益的群體。如房地產商一定說房價會不停的漲,電信公司一定說自己的收費很便宜一樣。而農民的主張隻可能是種地或者收租。
一位著名的曆史學家說過,農民兩千年的起義隻是為了一塊土地!
不是農民就是地主!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