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們的悲慘命運】
做官這個職業在任何時代都是金飯碗,但在洪武年間,官員們的命運隻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慘。
在朱元璋的時代,官員們如同生活在地獄中,這一形容是並不過分的。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明代官員的品級,大家知道,一品是最大的官,曆朝曆代都不乏一品的大員,威風凜凜,甚至連皇帝都要給幾分麵子。而在明代,一品文官卻幾乎成為傳說中的人物,十分稀罕。自從取消丞相製度後,朱元璋手下文官最高的級別就是各部最高長官尚書(正二品),一品不是沒有,卻隻是虛職,即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除此外還有宗人令、宗正、宗人、五軍都督等職也是一品,但不是普通文官能夠得到的。
這些職位看上去十分吸引人,卻是很難得到的,如果不是立有什麼特殊的功勞,比如打天下(名額不多,危險性極大),救過皇帝(難度高,機會少),把皇帝擺在一邊,自己操縱朝政(就那麼幾個人),除此之外,能熬到二品退休,已經是祖上燒高香了。
二品就二品吧,文官們並不是太在乎,反正無論幾品也是要幹活的,但讓他們感到極度不公的是,有那麼一群人,什麼功勞都沒有,卻幾乎個個都是一品。
這些人就是朱元璋的親戚。
朱元璋自小貧困,父母死得早,對自己的親戚可謂是情深意長,他的兒子、女兒很多都被封為親王、公主,品位都是一品,親王的嫡子還是親王,其他兒子封為郡王,授一品。更有甚者,連倒插門的駙馬也是一品(從)!
這可真是讓官員們想不開了,十年寒窗奮鬥一生,可能到頭來隻是個三四品小官,而這些人生出來就是一品、二品的大官。真是“讀得好不如長得好(駙馬),長得好不如生得好”。
但更讓官員們難受的還在後頭,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朱元璋這個老板是很小氣的。
朱元璋給官員們的工資是多少呢,一品大員一年1044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隻有90石米。
我們以知縣為例。管理一個縣的縣官一個月的工資隻是7.5石,請注意,這些收入他要拿去養老婆孩子,還有一大批人。
明代的知縣和今天的縣長不同,那年頭知縣還兼任很多職務,他既是縣長,還是縣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財政局長,稅務局長,工商局長,縣施工隊隊長。一個知縣管這麼多事,打賞下麵的小吏是免不了的,要不誰心甘情願給你幹活。
他手下還有一大堆的長隨,分等級為大爺、二爺。大爺有門政大爺(看門的),稿簽大爺(簽押房磨墨的),下麵是一群二爺,包括“發審”、“值堂”、“用印”等人,這些人是知縣簽押房裏的辦公人員,此外縣的重要部門知縣都會派人去看著,知縣還會帶著自己廚師、師爺。
這一大幫子人都是縣官的手下,全部要他養活。一個月隻有7.5石的俸祿,大家就隻好去喝西北風了。
當官的還要迎來送往,逢年過節到處走動,俸祿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