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朱棣】
史料的記載大抵如此,簡單看上去,這似乎隻是一次平常的戰役經過,但我細讀之後,卻有毛骨悚然之感,朱棣實在太可怕了。
朱棣的可怕之處不在於他俘獲了多少敵人,而在於他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所表現出來的素質和心智。
他率領數萬士兵遠涉千裏,冒雪頂風,曆經千難萬苦才找到敵人,這就好比尋寶片中,一群海盜費心勞力,疲憊不堪,終於找到了寶藏。相信所有的人在那個環境下都會極度興奮。
就要發財了!命運即將改變!
當時的朱棣也是如此,他千辛萬苦才找到了敵人,而此時的敵人也不堪一擊,隻要下個簡單的命令,敵人就會被擊潰,然而他卻沒有這樣做。這就好比海盜們找到了藏有寶藏的海島,打開了箱子,看見了無數的金銀珠寶,頭領卻突然發話:大家回家吧,把財寶留在這裏,明年再來取!
如果有哪個不開竅的頭目敢這樣說,隻怕早就被部下收拾了。
簡單的占有是小聰明,暫時的放棄才是大智慧。
朱棣為了這一刻等待了很久,眼看勝利就在眼前,自己的能力終於得到了展現的機會,父親也會另眼相看,這是多麼大的誘惑!
然而他放棄了,雖然是暫時的。
他沒有理會磨刀霍霍的部下的催促,沒有下令去砍殺那些目瞪口呆的元軍。他暫時擱置了自己將要獲得的榮耀。
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和抑製力!
這才是朱棣真正的可怕之處,一個能夠忍耐的人,一個能夠壓抑自己欲望的人。
不要小看這個遠征中的插曲,如果你進行認真仔細的分析,就可以從這件事情中獲知朱棣的性格秘密。
在史料中,關於朱棣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記載,也代表著他的兩種麵孔,一種是仁慈和善,他經常和屬地的老百姓在一起,為他們主持正義,愛民如子。另一種是殘暴嗜殺,用油鍋烹死不服從他的大臣,滅殺他們所有的親屬。
這似乎是矛盾的,同一個人怎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然而這些都是史實。那麼怎麼解釋這個問題呢?
答案很簡單:朱棣有著兩副不同的麵孔不是因為他有精神病或者雙重人格,恰恰相反,他是一個頭腦極其清醒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這兩副麵孔決不會同時出現,他們分別有不同的用途。
和善慈悲的麵孔用來應付服從他的人,殘暴凶狠的麵孔用來對付他的敵人。
對於朱棣而言,殘暴是一種手段,懷柔是另一種手段,使用什麼樣的手段是次要的,達到目的才是根本所在。
為了達到目的可以壓抑自己的感情,為了達到目的可以勉強自己去做不願意做的事,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就是朱棣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從一個不通人事的少年,到一個老謀深算的藩王,是爾虞我詐的宮廷鬥爭,是你死我活的戰場拚殺改變了他。
朱棣出生在權力編織的網絡中,成長於利益交彙的世界裏,但凡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紛爭,就算你不去找別人麻煩,但隻要你有著皇子的身份,麻煩就會找上你。在這樣的人生中,父親、母親、兄弟都隻是一個符號,他們隨時都可能因為某個原因成為你的敵人。
親人都不能信任,還有誰是可以信任的呢?
無論何時何地,沒有人可以信任,一切都隻能依靠自己,這就是朱棣的悲哀。
而在這樣的世界裏,隻有變得足夠強大,強大到沒有人敢來冒犯你,侵害你,才能夠保證自己的安全。
這就是那些表麵上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封建皇族萬年不變的權力規則,不適應規則,就會被規則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