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帝國送走了它的締造者——朱元璋,這對於帝國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但也就在同一年,浙江錢塘縣(現屬杭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誕生了一個帝國未來的拯救者。這自然就是我們的主角於謙。
當然,當時的於謙並不是什麼拯救者,對於還是嬰孩的他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和目標就是吃奶。
由於家庭環境不錯,於謙有著自己的書齋,他就在這裏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時光。與當時的所有讀書人一樣,於謙也是從四書五經開始自己的求學生涯的。
說老實話,像四書五經這種東西是很容易培養出書呆子的,但於謙似乎是個例外,他十分上進,讀書用功刻苦,卻從不拘泥於書本上的東西,除了學習考試內容,他還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如兵法等),曆史告訴我們,喜歡看課外書的孩子將來一般都是有出息的。
就如同現在的追星族一樣,於謙也有著自己的偶像,他把這位偶像的畫像掛在自己的書齋裏(此舉比較眼熟),日夜膜拜。
有一次,教他讀書的先生發現他經常看那幅畫像,便好奇地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於謙聞言,立刻正色回答:“將來我要做像他那樣的人!”
畫像上的人物就是文天祥。
除此之外,於謙還在書齋中寫下了兩句話作為對文天祥的讚詞。
〖殉國忘身,舍生取義
寧正而斃,不苟而全〗
在我看來,這正是少年於謙對自己未來一生的行為舉止的承諾。
三十餘年後,他用生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
永樂十九年(1421),於謙二十三歲,此時的他已經鄉試中舉,即將赴京趕考。
他將從此告別自己的家,告別江南水鄉的故土,前往風雲聚彙、氣象萬千的北京。
前路艱險,但於謙卻毫無怯意,他明白,一個更為寬廣的世界在等待著自己,實現平生抱負的時候到了。
於謙收拾好行李,告別家人,遙望前路漫漫,口吟一詩,踏上征途。
〖拔劍舞中庭,
浩歌振林巒!
丈夫意如此,
不學腐儒酸!〗
於謙,天下是廣闊的,就此開始你波瀾壯闊的一生吧!
【清風】
在京城的這次會試中,於謙順利考中進士,並最終被任命為禦史。在之後的宣德元年的朱高煦叛亂中,於謙以其洪亮的聲音,嚴厲的詞句,深厚的罵功狠狠地教訓了這位極其失敗的藩王,並給明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此,於謙走上了青雲之路。
宣德五年(1430),明宣宗任命於謙為兵部右侍郎,並派他巡撫山西、河南等地。這一年,於謙隻有三十二歲。
年僅三十二歲,卻已經位居正三品,副部級,實在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於謙也成為了他同年們羨慕的對象。
這當然與朝中有人賞識他是分不開的,而著力栽培,重用他的正是“三楊”。
像楊士奇、楊榮這種久經宦海的人自然是識貨的,於謙這樣的人才逃不過他們的眼睛,事實上,當時確實有人對於謙升遷得如此之快表示不滿,而楊士奇卻笑著說:“此人是難遇之奇才,將來必成棟梁!我是為國家升遷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