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200(1 / 2)

【一個偉大的人】

正月二十三日,於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拚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

史載:天下冤之。

於謙被殺之後,按例應該抄家,可當抄家的官員到於謙家裏時,才發現這是一項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為於謙家裏什麼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家無餘財)。

抄家的官員萬沒料到,一個從一品的大官家裏竟然如此窮困,他們不甘心,到處翻箱倒櫃,希望能夠找出於謙貪汙的證據。

不久之後,他們終於發現於謙家中有一間房子門鎖森嚴,無人進出,大為興奮,認定這是藏匿財寶的地方,便打開了門。

房子裏沒有金銀財寶,隻陳設著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這是朱祁鈺為表彰於謙的功績,特意賞賜給他的,於謙奉命收下,卻把它們鎖了起來,從未拿去示人以顯榮耀。

抄家的人最終收斂了自己一貫囂張的態度,安靜地離開了於謙的家,因為他們眼見的一切都明白無疑地告訴了他們:這個被他們抄家的對象,是一個人品高尚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朱祁鎮事後不久也十分後悔,特別是在徐有貞陰謀敗露後,他曾反複責問另兩個當事人石亨和曹吉祥,為何要編造謊言誣陷於謙,石亨沒有辦法,隻好把責任推給徐有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這都是徐有貞讓我這麼說的。”

朱祁鎮聽到這句話,目瞪口呆,隻是不斷搖頭歎氣。

但皇帝是不能認錯的,朱祁鎮便將這一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八年後,太子朱見深剛剛繼位,便下了一道詔書,為於謙平反,並召回了於謙的兒子於冕。到萬曆年間,懶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對於謙敬仰有加,授予諡號“忠肅”,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績。

其實於謙並不需要皇帝的所謂嘉許,因為這些所謂的天子似乎並沒有評價於謙的資格。明英宗之前有過無數的皇帝,在他之後還會有很多,而於謙是獨一無二的。

人們不會忘記,正是這個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衛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從小滿懷以身許國的誌向,經曆數十年的磨礪和考驗,從一個孤燈下苦讀的學子成長為國家的棟梁。

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汙、受過賄,雖然生活並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懼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為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這個汙濁的世界上,能夠幹幹淨淨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而如果他還能做出一些成就,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

於謙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曾往杭州一遊,並專程去拜祭這位英雄人物,但我到於謙祠時,所見之景象實在讓我大吃一驚,當時正值黃金周,杭城遊人無數,可於謙祠卻是遊人寥寥,極為冷清,倒是遇到幾位外國留學生正在向於謙像鞠躬,驚訝之餘上前攀談,這才得知他們是在大學讀書時看到這段曆史,對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趕來瞻仰。

聽完他們的話,我無言以對。

神台之上,於謙先生依然保持著他那從容的神態,想來他在臨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過去了,於謙似乎從來都沒有離去過,他始終站在這裏,俯瞰著這片他曾用生命和熱血澆灌過的土地,俯瞰著那些他曾拚死保衛的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