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242(1 / 2)

【激化】

仗也打完了,癮也過完了,朱厚照卻還不打算回去,他還沒有玩夠,足足在外邊晃蕩了幾個月才回去,到了正德十三年正月,他又準備出去了,可這次出了點問題,他的祖母去世了,不得已回家待了幾天。

可沒過多久,他就強忍悲痛,擦幹眼淚(如果有的話),再次出去旅遊,就這樣,從正德十三年(1518)二月,到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一年之中,他出巡四次,行程上千裏,最後回到京城。

這中途,他還突發奇想,正式任命自己為“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本著娛樂到底的精神,他還給自己取了個名字——朱壽。

當然了,這個名字剛出來的時候是引起過混亂的,慢慢地大家也習慣了,認定了朱壽就是朱厚照,反正名字就是個符號,你叫朱頭三我們大家也認了,隻要別再繼續改來改去就行。

大臣和皇帝之間的這場鬥爭就這麼不斷地維持著,雙方你進我退,盡量不撕破臉,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可是到了這年二月二十五日,平衡被打破了。

這一天,朱厚照突然下詔書,表示自己北方玩膩了,想去南方玩,可他沒有想到,這道詔書竟然成了導火線。

大臣們已經忍無可忍了,楊廷和率先發難,主動上書,要求他休息兩天,不要再出去了。

可是朱厚照的心已經玩野了,北方這片地方他不願意待了,想去江南一帶轉轉,因此對此置之不理。

可是大臣們忍耐已久的憤怒開始井噴了,很快,北京六科言官、十三道禦史,南京六科言官、十三道禦史、六部高級官員,甚至地方駐京官吏也紛紛上書,要求不要出行。一天到晚,朱厚照的耳邊不斷響起的隻有相同的兩個字:

“不行!不行!”

還有很多官員也趁機會攻擊他的其他行為,比如出外旅遊、擅自出戰等等,話說得十分難聽,甚至連亡國滅種之類的話都說出了口。

朱厚照真的生氣了。

竟然如此囂張,你們要造反嗎!?

他的耐心到頭了。

三月二十日,雷霆之怒終於爆發。

這一天,午門外密密麻麻地跪了一百零七個人,這些人都是上書勸誡的大臣,朱厚照特意把他們挑了出來,給了他們一個光榮的任務——罰跪。

具體實行方法是,這一百多人白天起來不用上班,就跪在這裏,跪滿六個時辰(十二個小時)下班。起止日期:自即日起五天內有效。

附注:成功跪完可領取驚喜紀念品——廷杖三十。

這是一次十分嚴重的政治事件,上書的大臣們被狠狠地打了一頓,後經統計被打死者有十餘人,但他們卻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

因為當朱厚照看到那些受傷的大臣後,他猶豫了,他明白這些人是為了他好,於是他當眾表示,不再去南方遊玩了。

這次旅遊風波就此停息,大臣們被打了屁股,受了皮肉之苦,卻獲得了精神上的勝利,朱厚照出了氣,卻留下了惡名。

所以這一次爭鬥,沒有真正的獲益者。

出現這樣悲慘的一幕,要怪就隻能怪朱厚照先生早生了幾百年,要知道,他如果晚點投胎,那可就風光了去了,可以大大方方地去旅遊,也沒有那麼多的文官來管他,曆史上還能留個好名聲。

到那個時候,也不用叫什麼南遊了,這名字太土,應該叫微服私訪,叫下江南,也不用偷偷摸摸地一個人去,可以帶上太監、宮女、侍衛、大臣,如果有雅興,還可以帶和尚,沿路探訪民情,懲治貪官,或者是帶個上千人,一路吃過去,反正不用自己出錢,也沒什麼人反對。

根據一般劇情規律,通常走到半路上還能遇見幾個美女,你來我往,你情我願,留下一段風流天子的佳話。就此傳揚千古,萬人羨慕。

唉,誰讓你生的不是時候呢?朱厚照先生,你認命吧。

就這麼鬧來鬧去,到了六月,大家卻都不鬧了,因為一個驚人的消息傳到了京城:寧王叛亂了。

【仇恨】

一百一十九年前,寧王朱權遇到了前來拜會他的燕王朱棣,由於一時大意,這位所有皇子中最為善戰的仁兄上了哥哥的當,被綁票到了北京,幫著打天下靖難。

為了讓寧王賣命,朱棣還許諾,一旦成功取得天下,就來個中分,大家一人一半。

當然了,事後他很自然地把這件事情忘得幹幹淨淨了,寧王沒有計較,隻是要求去杭州,過幾天舒服日子,他不許。寧王還是不計較,希望能去武昌,他不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