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265(1 / 2)

第二十章 新的開始

【傳道】

朱厚照走到了終點,但正德年間另一位傳奇人物的人生卻還在繼續著,王守仁仍然在續寫著他的輝煌。

叛亂平定了,俘虜交上去了,閻王小鬼也打發走了,到此應該算是功德圓滿。王大人也終於可以歇歇了,正在這個時候,張永來了,不過這次他是來要一樣東西的。

他要的,就是寧王的那本賬本。

張公公在朝廷中是有很多敵人的,平時就打得你死我活,現在天賜良機,拿著這本帳本,還怕整不死人嗎?

在他看來,王守仁算是他的人,於情於理都會給他的。

然而王守仁的回答卻實在出人意料:

“我燒掉了。”

張永的眼睛當時就直了。

麵對著怒火中燒的張永,王守仁平靜地說出了他的理由:

“叛亂已平,無謂再動兵戈,就到此為止吧。”

張永發現自己很難理解王守仁,他不要錢,不要官,不但不願落井下石,連自己的封賞也不要,為了那些平凡的芸芸眾生,他甘願功成身退,拱手讓人。

這個世上竟然有這樣的人啊!

一聲歎息之後,張永走了,走得心服口服。

一切都結束了,世界也清靜了。經曆了人生最大一場風波的王守仁,終於獲得了片刻的安寧。

當然,隻是片刻而已,因為像他這樣的人,不惹麻煩自然有麻煩來找他。

這次找他麻煩的人,來頭更大。

嘉靖元年(1522),新登基的皇帝看到王守仁的功績,讚歎有加,決定把他應得的榮譽還給他,還當眾發了脾氣:

“這樣的人才,為什麼放在外麵,即刻調他入京辦事!”

然而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道命令卻遲遲得不到執行,拖到最後,皇帝連催了幾次,吏部才搞出一個莫名其妙的結果——調南京兵部尚書。

皇帝都說要他入京了,吏部吃了豹子膽,敢不執行?

吏部確實沒有執行皇帝的命令,但他們也沒有抗命,因為他們執行的,是另一個人的命令。

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個人比皇帝厲害。

因為連當時的皇帝,都是這位仁兄一手擁立的。

此人就是我們的老朋友楊廷和,這次找王守仁麻煩的人正是他。

楊廷和大致上可以算是個好人(相對而言),雖然他也收收黑錢,徇徇私,但歸根結底他還是努力幹活的,朱厚照在外麵玩的這幾年,沒有他在家拚死拚活地幹,明朝這筆買賣早就歇業關門了。

但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心胸狹窄,很難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級王瓊有著很深的矛盾,對於王守仁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手下留情。

對於這樣的一個結果,王守仁卻並不在意,對於一個視榮華為無物,置生死於度外的人來說,這算得上什麼呢?

他收拾東西,去了南京,接任兵部尚書。

曆史是神奇的,雖然對於楊廷和的惡整,王守仁並沒有反擊,但正德年間的著名定律——不能得罪王守仁,到了嘉靖年間竟然還是有用的。

楊廷和先生不會想到,他很快也要倒黴了,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雖然那件讓他倒黴的事王守仁並未參與,卻也與之有著莫大的關係。

那是以後的事了,楊廷和先生還得等一陣子,可是王守仁的不幸卻已就在眼前。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剛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親王華去世了。

這位老先生前半輩子被王守仁折騰得夠嗆,後半輩子卻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這件事情沉重地打擊了王守仁,他離任回家守孝,由於過於悲痛,還大病了一場。

正是這次打擊和那場大病,最終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