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277(1 / 2)

第四章 龍爭虎鬥

【喪鍾的奏鳴】

嘉靖九年(1530)二月,皇帝陛下突然召見了張璁,交給了他一封奏折,並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回家仔細看看,日後記得回稟。”

審閱奏折對於張璁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他漫不經心地收下這份文件,打道回府。

一天之後,他打開了這份文件,目瞪口呆,惱羞成怒。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封罵人的奏折,但在張璁看來,它比罵折要可怕得多。

因為在這封奏折裏,他感受到了一種強有力的威脅——對自己權力的威脅。

這封奏折的主要內容是建議天地分開祭祀,這是個比較複雜的禮儀問題,簡單說來是這樣:在以往,皇帝祭天地是一齊舉行的,而在奏折中,這位上書官員建議皇帝改變以往規定,單獨祭天,以示鄭重。

這樣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可是對於張璁而言,卻無益於五雷轟頂。

大事不好,搶生意的來了!

張先生自己就是靠議禮起家的,這是他的老本行,其成功經曆鼓舞了很多人,既然議禮能夠升官,何樂不為?

很明顯,現在這一套行情看漲,許多人都想往裏鑽,而張璁先生也著實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準備搞點壟斷,一人獨大。

他認真地看完了奏折,牢牢地記住了那個上書官員的名字——夏言。

敢冒頭,就把你打下去!

〖沒有競爭的市場隻存在於理論想象之中。

——引自微觀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夏言,男,江西貴溪人,時任兵科給事中,說來有點滑稽,和張學士比起來,這位仁兄雖然官小年紀小,卻是不折不扣的前輩,因為他中進士比張璁早幾年。

但他的考試成績卻比張璁還要差,張璁多少還進了二甲,他才考到了三甲,說來確實有點丟人,考到這麼個成績,翰林是絕對當不上的了,早點找個單位就業才是正路。

一般三甲的進士官員,下到地方多少也能混個七品縣官當當,但要留北京,那可就難了,翰林院自不必說,中央六部也不要差生。

但夏言確實留在了北京,當然,兩全其美是不可能的,進不去大機關的夏言隻好退而求其次,去了小衙門——行人司。

夏言在行人司當了一名行人,他也就此得到了新稱呼——夏行人。這個職務實在不高,隻有八品,連芝麻官都算不上。

行人司是個跑腿的衙門,在中央各大機關裏實在不起眼,原先夏言對此也頗為失望,但等他正式上班才明白,自己實在是撿了個大便宜。

因為他驚喜地發現,自己跑腿的對象十分特別——皇帝。

夏言的主要工作是領受旨意,傳送各部各地,然後彙報出行情況。這是一份瑣碎的工作,卻很有前途。

要知道,越接近心髒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見皇帝也著實是個美差,甭管表現如何,混個臉熟才是正理。

當然,皇帝也不是好伺候的,所謂伴君如伴虎,危險與機遇並存,歸根結底,混得好不好,還是要看自己,幹得不好沒準腦袋就沒了,所以這也是一份高風險的工作。

但夏言卻毫不畏懼,如魚得水,很快就被提升為兵科給事中,這其中可謂大有奧妙。

要知道,夏言雖然低分,卻絕對不是低能,而且他還有三樣獨門武器,足以保證他出人頭地。

請大家務必相信,長得帥除了好找老婆外,還容易升官,這條理論應該是靠得住的,夏先生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因為他的第一樣武器就是長得帥(史載:眉目疏朗),還有一把好胡子(這在當時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