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284(1 / 3)

第六章 最陰險的敵人

【嚴嵩的原則】

嘉靖算是消停了,但是大臣們的鬥爭遊戲卻剛剛進入高潮,夏言除掉了他的最大對手,奪取了全部的權力,所有人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這一年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看上去一切都很完美,但他不會想到,崩潰將在最為輝煌的那一刻到來。

毀滅他美好前景的人,叫做嚴嵩。

嚴嵩,字惟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

說起此人,實在是大大的有名,從明代開始,他就被人以各種形式,(寫入書中、編入戲裏)不停地罵,反複地罵,並最終獲得了一個榮譽稱號——明代第一奸臣。

事實上,在走上那條不歸路之前,他曾經是一個勇敢正直,堅持原則的人,而那時,他是夏言的朋友。

如同所有的悲劇一樣,嚴嵩的故事也有著一個喜劇的開頭。

應該說嚴嵩的運氣是不錯的,他出生時,家裏雖不很富,卻也算個中產階級。他的父親嚴淮多次參加科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到最後實在戰鬥不動了,就改行當了教書先生。

老子的未竟事業自然是要兒子完成的,剛出生不久的嚴嵩就此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

嚴嵩的幼年教育是可以寫成啟蒙類教科書的,據說他三歲就學會了寫字,到六歲就能背誦四書五經,但這些還隻是小事,兩年之後發生的那件事情才真正引起了轟動。

在這一年,八歲的嚴嵩因為成績好,作為優秀童生考入了縣學。

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那麼我們來列舉另外兩位仁兄進行類比,你就知道其中奧妙:

海瑞,身份:童生,時年二十八歲。

範進,身份:童生,時年五十餘歲。

其實這二位兄弟還算是年輕有為的,六七十歲考不上縣學的童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嚴嵩實在是神童中的神童。

就這樣,嚴嵩一直神童了八年,到了弘治八年(1495),十六歲的嚴嵩準備參加鄉試,包袱都打好了,剛要出發,爹死了。

這實在是讓人悲痛的事情,一般這種時候,都會有固定劇本:跳出來一大幫親戚朋友,說些什麼不要悲傷、要正常發揮水平、告慰先人之類的話,然後主人公擦幹眼淚,抬頭望天,握拳作苦大仇深狀,毅然踏上前進的道路。

嚴嵩的情況大致差不多,隻是有一點不同——他沒有去考試。不是他過於悲痛不想考,而是不能考——根據明代規定,死了爹的,要在家守製三年。

國家政策是沒法違反的,嚴嵩隻好在家待業了三年,三年後,他帶著父親的遺願和滿腔的抱負前往南昌,一舉中第,金榜題名。

嚴嵩的鄉試成績很好,所以對於第二年的會試,他本人十分自信,可事實證明,地方經驗放到中央,往往都是不靈的。考試成績出來後,名落孫山的嚴嵩歎著氣走了回頭路。

不要緊,下次一定能夠考上!

過了三年,他進京參加第二次考試,幾天後,他拿著京城同鄉送的慰問品回了家。

神童也好,天才也好,考不上就考不上,說啥也沒有用。

失望的嚴嵩沒有放棄,他確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於是他去考了第三次,這次他不再有任何幻想,考上就好,隻要考上就好。

但上天卻跟他開了一個玩笑,善意的玩笑。

老天爺可能覺得嚴嵩先生才學深厚,非要消遣一下他,所以在兩次落榜之後,嚴嵩意外地得知了自己的考試成績——二甲第二名。

一甲隻有三人(狀元、榜眼、探花),所以二甲第二,就是全國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