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293(1 / 2)

【死亡的連環】

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麵前發言了,內容和以往一樣,希望能夠加強軍備,恢複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嚴嵩終於開口說話了。

“複套之舉斷不可為!”

然後他大幅陳述了反對的理由,從軍備到後勤,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嘉靖的心坎裏,皇帝大人聽得連連點頭。

旁邊的夏言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憤怒和震驚已衝昏了他的頭腦,他這才明白,在那次內閣會議上,嚴嵩為何會違背一貫的馬屁精神,一言不發。

“你既然反對,當時為何不說,現在才站出來歸咎於我,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夏言決定反擊了,在以往的罵戰中,他一直都是勝利者,所以他認為這次也不例外。

可這次確實例外了,因為他的真正對手並不是嚴嵩,而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嘉靖。

嘉靖的怒火也已燃到了頂點,以往的一幕幕情景都出現在他的眼前:不戴香葉冠、諷刺修道、蠻橫無理、嚴嵩的讒言、太監的壞話,這些已經足夠了。

於是他喝住了夏言,給了他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評語——“強君脅眾”。

夏言打了個寒顫,他很清楚這句話意味著什麼。

徹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夏言徹底完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他再次被迫退休,離開了京城,而在此之前,曾銑已經被逮捕入獄。

應該說皇帝對夏言還是不錯的,準許他以尚書銜(正部級)退職,享受相應的退休待遇。畢竟在一起二十多年了,好好回家過日子吧。

夏言就這樣帶著滿腹悲憤和一絲寬慰上了路,雖然結局不好,畢竟也風光過,這輩子值了。

可是政治高手就如同江湖大俠,想要金盆洗手一走了之,那是很難的,須知做大俠雖然風光,幹掉大俠卻更為風光。

而政治高手們在打架時,從來不會玩三板斧,他們都是耍套路的,從毫不起眼的起手式,環環相扣,直到最後那致命的一擊。

夏言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心灰意冷收拾行李的時候,一封上訪信已經送到了嘉靖的手裏。

這封信來自監獄,署名是仇鸞,信中列舉了曾銑的幾大罪狀,包括貪汙軍餉、打了敗仗不上報,沒有打仗卻冒功等等,當然了,這玩意並不是仇大老粗寫出來的,其主要代筆者是嚴嵩和嚴世蕃。

信中所列舉的種種惡行自然不是曾銑的所為,事實上,很多倒是仇鸞本人的壯舉,但栽贓本來就不需要借口和理由,所以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封文書雖然說了很多惡毒的話,不過最為可怕的,卻是其中十分不起眼的一句——結交近侍(夏言)。

當這句話出現在嘉靖眼前的時候,他改變了主意:

“夏言現在何處?快馬追他回來!”

此時夏言剛剛走到通州,畢竟在朝廷幹了這麼多年,他也早有心理準備,所以當他聽來人說要帶自己回去的時候,並不慌張,而是端坐在自己的馬車上,鎮定地問道:

“我的罪名是什麼?”

但當那個四字答案傳到他耳裏的時候,夏言的意誌徹底崩潰了,隻說出了一句話,就從車上摔了下來。

“我死定了!”

判斷完全準確。

在明代朝廷中,官員們時常會犯錯誤,其實犯錯不要緊,人生還很漫長,隻要你熬得住,東山再起也並非不可能,但也有幾條高壓線,是絕對不能碰的,三十萬伏,一觸即死。

藩王擅自入京算一個,邊將結交近臣也算一個。

因為它們都暗藏著一個隱含的意義——圖謀不軌。天王老子也好,江洋大盜也罷,隻要膽敢觸碰那最高的皇權,一句話——殺你沒商量。

回到京城的夏言試圖辯解,卻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嘉靖二十七年(1548)十月,曾銑和夏言的結局被最終確定。

〖曾銑,按律斬,妻子流放兩千裏,廉,死時家無餘財。

死前唯留遺言:“一心報國”。

曾銑死,仇鸞出獄。

夏言,棄市,妻子流放廣西,從子從孫削職為民。

夏言起自微寒,豪邁而有俊才,縱橫駁辯,人莫能屈,雖身處宦海,仍心係天下,胸懷萬民,然終為嚴嵩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