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317(1 / 1)

【變陣】

就在胡守仁結束新河戰鬥,大開酒宴慶祝勝利的那一夜,戚繼光正率軍向台州挺進,敵軍已經抵達台州,拂曉就會發動進攻,而這個夜晚,是他唯一的時間,也是唯一的機會。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經過一晚上的奔襲,戚繼光率軍挺進一百一十裏,終於在黎明時分抵達台州城,而此時敵軍距離台州還有兩裏。

時間剛剛好,剛剛好。

然而當戚繼光命令部隊繼續前進的時候,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向聽話的部下們竟然抗命了。

義烏的兄弟們罷工了,你老人家說好晚上跑路,到了台州就能吃飯,現在又出爾反爾,一定要先打仗,雖說我們實誠,你也不能這麼忽悠人吧。

事實證明戚繼光是有遠見的,當年他費盡心思一定要挑老實人,為的就是今天。他不慌不忙地站出來,講了一堆民族大義,國家興亡之類的話,竟然把當兵的說得熱淚盈眶,然後他當眾叫出了炊事班,讓他們拿著從城裏取出的糧食,開始準備做飯,並做出了莊嚴的承諾:敵人在前麵,飯在這裏,打完仗,就吃飯!

於是士兵們頂著微亮的天空繼續前進了,支持他們前進的,是一個極為樸素的念頭:打死倭寇,就能吃飯。

在離城兩裏的花街,自以為得計的倭寇終於遇上了戚家軍,吃驚之餘,他們驚恐地發現,這群敵人的表情十分凶狠,眼睛冒綠光,似乎恨不得吃了自己(可以理解)。

一邊要搶劫,一邊要吃飯,大家都很急,於是二話不說就開打。

如之前一樣,戚繼光又擺出了鴛鴦陣,倭寇們則排出一字陣迎戰。所謂一字陣,就是一字排開,實在說不上有多高明,然而意外發生了,戚家軍雖然取得了優勢,砍殺了很多敵人,卻未能如以往一樣,迅速擊潰敵軍。

在後方觀戰的戚繼光也很納悶,但片刻之間,他已然找到了原因——地形。

鴛鴦陣是一個威力強大的陣型,但畢竟有十一個人,要發揮作用,需要一定的空間,而花街地形狹窄,根本施展不開,戰局自然陷入僵持,於是戚繼光下達了第二個命令:

“變陣!”

瞬息之間,鴛鴦陣突然發生了變化,開始了第一次變陣。

隊長身後的兩列縱隊各自分開,以五人為單位進行布陣,狼筅兵邁步上前,與盾牌並列,形成第一道防線,兩名長槍手跟隨其後,短刀手殿後,開始獨立作戰。

如果說鴛鴦陣是戚繼光改編自唐順之原創的話,那這個陣型應該算是他的獨立發明創造,主要用於狹窄地區的巷戰,它的名字叫五行陣。

畢竟人少好辦事,五個人比十一個人要靈活得多,倭寇們揮舞長刀,麵對五行陣,既不能攻,也不能守,隻要被狼筅掛住,頃刻之間就會被長矛刺穿,雖然許多人持刀狂呼,死戰不退,但除了身上多幾個窟窿,實在沒有更多的收獲。

於是他們決定逃跑,也就在這個時候,戚繼光再次下達了指示。陣型就此開始第二次變化。

在命令下達的那一刻,狼筅兵迅速上前,超越所有同伴,站在隊伍的最前麵,兩名長槍手緊跟在他的身後,盾牌手和短刀手分別站在長槍手的側方,保護他們的側翼。陣型在狼筅兵的帶領下,開始發動追擊。

這是鴛鴦陣的第二種變化,它的名字叫三才陣。主要用於衝鋒進攻,或是敵軍敗退時的追擊。

當然對於日本人而言,陣型變不變,實在已經不重要了,五行陣和三才陣都是要人命的,跑路才是最佳選擇。戚家軍追擊殘敵,再次大獲全勝。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七日,花街戰鬥結束,倭寇傷亡一千餘人,全軍潰敗,救出被擄百姓五千餘人,戚家軍傷亡合計:三人。

在新河之戰與花街之戰後,倭寇大勢已去,戚繼光繼續發動攻擊,並在上鋒嶺和長沙之戰中大量殲滅敵軍,同年五月末,進犯倭寇全線敗退,日本的仁兄們乘興而來,被人追著屁股打了一個月,沒有搶到錢,反而賠了本,隻好敗興而歸。

這是一次光輝的戰役,是一次以戚繼光的徹底勝利,日本倭寇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的戰役。

“臣都察院右都禦史,總督直浙兼製軍務胡宗憲上奏,(嘉靖)四十年四五月,倭賊分犯台州水陸諸處,台金嚴參將戚繼光,共擒斬倭首一千四百二十六夷,焚溺死者四千有餘。”

自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二十七日,戚繼光率其所部四千明軍,對陣兩萬敵軍,在無其它軍隊配合的情況下,五戰五勝,共計殲敵五千五百餘人,累計傷亡不足二十人,史稱“台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