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工具】
活了這麼大年紀,高拱從來沒相信過天上會掉餡餅,但現在他信了。
雖然已經身居高位,但他從不敢對徐階動手,這並非因為他宅心仁厚,隻是徐階地位太高,且在朝廷混了那麼多年,群眾基礎好,如果貿然行動,沒準就被鬧下台了,所以一直以來,他都是冷眼旁觀。
等他知道海瑞正在逼徐階退田的事情後,立即大喜過望,反攻倒算的時候終於到了!
原因很簡單,如果用自己的人,大臣們一望即知,必定會去幫徐階,現在大家都知道,海瑞是徐階的人,你自己提拔的人去整你,我不過是幫幫忙,總不能怪我吧。
海瑞,是一件最合適的利用工具。
高拱很快對海瑞的舉動表示了支持,並且嚴厲斥責了徐階的行為,海瑞得到了鼓勵,更加抖擻精神,逼得徐階退無可退。
於是徐階準備妥協投降了,他表示,願意退出全部的田地,在海瑞看來,問題已經得到了圓滿解決,然而就在此時,事情又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朝廷裏的言官突然發難,攻擊徐階教子不嚴,而一個叫蔡國熙的人被任命為蘇州兵備使,專職處理此案,很巧的是,這位蔡先生恰好是高拱的學生,還恰好和徐階有點矛盾。
事情鬧大了,徐階的兩個兒子被抓去充軍,家裏的所有田產都被沒收,連他的家也被一群來曆不明的人燒掉了,徐大人隻能連夜逃往外地。
看起來,海瑞贏了,然而事實證明,最後的勝利者隻有高拱。
隆慶四年(1570年),海瑞接到了朝廷的命令——收拾東西走人。
於是僅僅當了半年多巡撫的海瑞走了,他本著改造一切的精神跑來,卻發現被改造的隻有他而已。
海瑞先生豈是好惹的,這麼走算怎麼回事?他一氣之下寫就了另一封罵人的奏疏。
在海瑞的一生中,論知名度和鬧事程度,這封奏疏大概可以排第二,僅次於罵嘉靖的那封。
要知道,罵人想要罵出新意是不容易的,既然罵過了皇帝,罵其他人也就沒啥意思了,但海瑞先生再次用行動證明了他的罵人天賦,這一次他找到了新的對象——所有的大臣(除他以外)。
而他在奏疏中,也創造了新的經典罵語——“舉朝之士,皆婦人也”。
這句話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在古代罵對方是婦人,比罵盡祖宗十八代還狠,於是滿朝嘩然一片,然而奇怪的是,卻沒有人出麵反擊。
究其原因,還是海瑞先生太過生猛,大家都知道,這位兄台是個不要命的主,要是和他對罵,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所有人都原地不動,愣愣地看著海瑞大發神威。
隻有兩個人說話了。
第一個是李春芳,作為朝廷的首輔,他不表態也說不過去,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既沒有攻擊海瑞,也沒有處分他,卻拿著海瑞的奏疏,說了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
“照海瑞的這個說法(舉朝之士,皆婦人也),我應該算是個老太婆吧!”
還真是個老實人啊。
另一個人是高拱,其實事情鬧到這個份上,也算拜他所賜,在這最後攤牌的時刻,他終於揭示了其中的奧妙:
“海瑞所做的事情,如果說都是壞事,那是不對的,如果說都是好事,那也是不對的,應該說,他是一個不太能做事的人。”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
麵對這個汙濁的世界,海瑞以為隻有自己看到了黑暗,他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清醒者。
然而他錯了。
海瑞是糊塗的,事實證明,徐階看到了,高拱看到了,張居正也看到了,他們不但看到了問題,還有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海瑞唯一能做的,隻是痛罵而已。
所以從始至終,他隻是一個傳奇的榜樣,和一件好用的工具。
隆慶五年(1571),海瑞回到了海南老家,但這位主角的戲份還沒完,十多年後,他將再次出山,把這個傳奇故事演繹到底。
在海瑞的幫助下,高拱終於料理了徐階,新仇舊怨都已解決,大展拳腳的時候到了。
其實從根本上說,高拱和徐階並沒有區別,可謂是一脈相承,他們都是實幹家,都想做事,都想報效國家,但根據中國的傳統美德,凡事都得論個資曆,排個輩分,搞清楚誰說了算,大家才好辦事。
現在敢爭敢搶的都收拾了,高拱當老大了,也就該辦事了。
於是曆時三年,聞名於世的高拱改革就此開始,史稱“隆慶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