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天才】
萬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古屋。
麵對朝鮮海峽的方向,豐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後的賭注。
十五萬名日軍士兵分別從福岡、名古屋、對馬海峽出發,向著同一個目標挺進——為了同一個人的野心。
事實證明,這次行動的運輸成本並不太高,因為在半年之後,一個可怕的對手將出現在對岸,為他們節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賭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軍由日本國內最精銳的部隊構成,總計十五萬人,分為九軍,由九個極有特點的人指揮,如下:
第一軍:小西行長,一萬八千人。
第二軍:加藤清正,二萬二千人。
第三軍:黑田長政,一萬二千人。
第四軍:島津義弘,一萬四千五百人。
第五軍:福島正則,二萬五千人。
第六軍:小早川隆景,一萬五千人。
第七軍:毛利輝元,三萬人。
第八軍:宇喜多秀家,一萬一千人。
第九軍:羽柴秀勝,一萬一千人。
之所以列出這幫鬼子的姓名和軍隊人數,是因為其中大有奧妙。
以上九位鬼子軍官的名字,中國人看了可能毫無感覺,但在日本國內,這幫人可謂是如雷貫耳,大有來頭。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說明不是一般人了,因為在日本,姓名是奢侈品,隻有貴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小孩生出來起個太郎、次郎之類的渾名(類似於阿貓阿狗),就這麼湊合一輩子。
一直到後來明治維新,天皇感覺手下這一大幫子阿貓阿狗實在有損形象,便下令百姓申報姓名,當然了,具體姓什麼叫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
這下就熱鬧了。
在取名字(包括姓氏)的問題上,日本人充分發揚了能湊合就湊合的精神,不查字典,也不等不靠,就地取材,比如你家住山上,就姓山上,你家住山下,就姓山下,家附近有口井,就叫井上,有畝田,就叫田中。
而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來曆的,事實上,他們都是日本國內所謂的“名將”。
其中,第一軍軍長小西行長是豐臣秀吉的親信,在九人之中,此人有一定文化,軍事素養也較高。
而且他十分特別,雖說是個鬼子,卻很有新潮意識,既不信佛教,也不信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卻是個基督徒。每星期做禮拜,人家念阿彌陀佛,他說上帝保佑。
第二軍軍長加藤清正,和第五軍軍長福島正則,是鐵杆兄弟,他們就是之前提到的“賤嶽七本槍”成員,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
這兩個人在日本國內被譽為蓋世名將,在戰國時期立下了顯赫戰功,以勇猛善戰著稱,而且這兩個人都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對其十分忠心,但文化程度偏低,基本屬於半文盲狀態。
第三軍軍長黑田長政,在日本被稱為“兵法大家”,據說精通兵法。他的父親叫黑田官兵衛,是豐臣秀吉的兩大軍師之一,號稱日本智謀第一。
第六軍軍長小早川隆景,和第七軍軍長毛利輝元,是親戚關係,具體說來,小早川隆景是毛利輝元的叔叔,為了混家產,改了名字當了人家的養子,這也可以理解,那年頭在日本,名字不值錢,一年改個十次八次的人也有。
這位小早川隆景,在日本也是個大名人,被稱為“中國第一智將”(中國是日本地名),據說智商極高,和豐臣秀吉有一拚。
最後一個拉出來評論的,是第四軍軍長島津義弘。
之所以最後提到這個人,是因為他是個十分特殊的人物,特殊在哪裏,很快你就會知道。
其餘的幾位就不提了,因為他們也就露這一次麵,之後毫無出場機會,基本屬於廢物類型。雖然他們在日本國內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實證明,廢物就算吹一千遍,也還是廢物。
而我提到的這幾位,更是傳奇級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幾乎個個都是智勇雙全,成為了日本引以為豪的驕傲,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形象代言人,至於戰場上的實際效果嘛……
但必須承認,這幾位日本國內的戰爭精英到了朝鮮,確實表現出了精英的素質。
五月二十二日,日軍先鋒第一軍小西行長發起進攻,僅用兩個小時即攻破釜山,一路勢如破竹,擊破各路朝鮮軍隊,僅半月之後就打到了漢城,第二軍加藤清正,第三軍黑田長政隨即跟進,一路打到了平壤,把朝鮮國王趕到了鴨綠江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