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387(1 / 2)

遊戲的開始3

可是一天天過去了,希望變成了失望。到了月底,他也坐不住了,隨即上疏,詢問皇長子出閣讀書的日期。這意思是說,當初咱倆談好的事,你得守信用,給個準信。

但是萬曆似乎突然失憶,啥反應都沒有,申時行等了幾天,一句話都沒有等到。

既然如此,那就另出新招,幾天後,內閣大學士王錫爵上書:

“陛下,其實我們不求您立刻冊立太子,隻是現在皇長子九歲,皇三子已五歲,應該出閣讀書。”

不說立太子,隻說要讀書,而且還把皇三子一起拉上,由此而見,王錫爵也是個老狐狸。

萬曆那邊卻似乎是人死絕了,一點消息也沒有,王錫爵等了兩個月,石沉大海。

到了四月,包括申時行在內,大家都忍無可忍了,內閣四名大學士聯名上疏,要求冊立太子。

嚐到甜頭的萬曆故伎重演:無論你們說什麼,我都不理,我是皇帝,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但他實在低估了手下的這幫老油條,對付油鹽不進的人,他們一向都是有辦法的。

幾天後,萬曆同時收到了四份奏疏,分別是申時行、王錫爵、許國、王家屏四位內閣大學士的辭職報告。理由多種多樣,有說身體不好,有說事務繁忙,難以繼任的,反正一句話,不幹了。

自萬曆退居二線以來,國家事務基本全靠內閣,內閣一共就四個人,要是都走了,萬曆就得累死。

沒辦法,皇帝大人隻好現身,找內閣的幾位同誌談判,好說歹說,就差求饒了,並且當場表態,會在近期解決這一問題。

內閣的幾位大人總算給了點麵子,一番交頭接耳之後,上報皇帝:病的還是病,忙的還是忙,但考慮到工作需要,王家屏大學士願意顧全大局,繼續幹活。

萬曆竊喜。

因為這位兄弟的策略,叫拖一天是一天。拖到這幫老家夥都退了,皇三子也大了,到時木已成舟,不同意也得同意。這次內閣算是上當了。

然而上當的人,隻有他。

因為他從未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留下來的,偏偏是王家屏呢?

王家屏,山西大同人,隆慶二年進士。簡單地說,這是個不上道的人。

王家屏的科舉成績很好,被選為庶吉士,還編過《世宗實錄》,應該說是很有前途的,可一直以來,他都沒啥進步。原因很簡單,高拱當政的時候,他曾上書彈劾高拱的親戚,高首輔派人找他談話,讓他給點麵子,他說,不行。

張居正當政的時候,他搞非暴力不合作。照常上班,就是不靠攏上級,張居正剛病倒的時候,許多人都去祈福,表示忠心,有人拉他一起去,他說,不去。

張居正死了,萬曆十二年,他進入內閣,成為大學士。此時的內閣,已經有了申時行、王錫爵、許國三個人,他排第四。按規矩,這位甩尾巴的新人應該老實點,可他偏偏是個異類,每次內閣討論問題,即使大家都同意,他覺得不對,就反對。即使大家都反對,他覺得對,就同意。

他就這麼在內閣裏硬挺了六年,誰見了都怕,申時行拿他也沒辦法。更有甚者,寫辭職信時,別人的理由都是身體有病,工作太忙,他卻別出一格,說是天下大旱,作為內閣成員,負有責任,應該辭職(久旱乞罷)。

把他留下來,就是折騰萬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