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勝利 結局16
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魏忠賢判定,崇禎不喜歡自己,也無法控製,但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隻要自己老老實實不礙事,不擋路,崇禎沒必要跟自己玩命。
這個推理比較合理,卻不正確。如魏忠賢之前所料,崇禎是有弱點的,他確實有一樣十分渴求的東西,不是女人,而是權力。
要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成為君臨天下的皇帝,必須除掉魏忠賢。
青蛙遇到熱水,會很快地跳出去,所以煮熟它的最好方法,是用溫水。
楊所修的彈劾,以及國子監副校長的彈劾,並不是他安排的,在他的劇本裏,隻有封賞、安慰,和時有時無的壓力。他的目的是製造迷霧,徹底混亂敵人的神經。
經過一個多月的你來我往,緊張局勢終於緩和下來,至少看上去如此。
在這片寂靜中,崇禎準備著進攻。
幾天後,寂靜被打破了,打破它的人不是崇禎。
吏科給事中陳爾翼突然上疏,大罵楊所修,公然為崔呈秀辯護,而且還上綱上線,說這是東林餘黨幹的,希望皇帝嚴查。
和楊所修的那封上疏一樣,此時上疏者,必定有幕後黑手的指使。
和上次一樣,敢於主使者,隻有一個人選——魏忠賢。
也和上次一樣,真正的主使者,並不是魏忠賢。
楊所修上疏攻擊的時候,崇禎很驚訝,陳爾翼上疏反擊的時候,魏忠賢也很驚訝,因為他事先並不知道。
作為一個政治新手,崇禎表現出了極強的政治天賦,幾十年的老江湖魏公公被他耍得團團轉。但他並不知道,在這場遊戲中,被耍的人,還包括他自己。
看上去事情是這樣的:楊所修在崇禎的指使下,借攻擊崔呈秀來彈劾魏忠賢,而陳爾翼受魏忠賢的指派,為崔呈秀辯護發動反擊。
然而事情的真相,遠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楊所修和陳爾翼上疏開戰,確實是有幕後黑手的,但既不是魏忠賢,也不是崇禎。
楊所修的指使者,叫陳爾翼,而陳爾翼的指使者,叫楊所修。
如果你不明白,我們可以從頭解釋一下這個複雜的圈套:
詭計是這樣開始的,有一天,右副都禦史楊所修經過對時局的分析,做出了一個肯定的判斷:崇禎必定會除掉閹黨。
看透了崇禎的偽裝後,他決定早做打算。順便說一句,他並不是東林黨,而是閹黨,但並非骨幹。
為及早解脫自己,他找到了當年的同事,吏科給事中陳爾翼。
兩人商議的結果是,由楊所修出麵,彈劾崔呈秀。
這是條極端狡詐的計謀,是人類智商極致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