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勝利 結局19
曆史告訴我們,戰國的時候,秦軍大將王翦出兵時,一邊行軍一邊給秦王打報告,要官要錢,貪得無厭,有人問他,他說,我軍權在手,隻有這樣,才能讓秦王放心。
此後,這一招被包括蕭何在內的廣大仁人誌士(識相點的)使用,魏忠賢用這招,說明他雖不識字,卻還是懂得曆史的。
可惜,是略懂。
魏公公的用意是,自己已經無權無勢,隻求回家過幾天舒坦日子,這麼大排場,隻是想告訴崇禎老爺,俺不爭了,打算好好過日子。
然而,他犯了一個錯誤——沒學過曆史唯物主義。
所謂曆史唯物主義的要點,就是所有的曆史事件,都要根據當時的曆史環境來考慮。
王翦的招數能夠奏效,是因為他手中有權,換句話說,他的行為,實際上是跟秦王簽合同,我隻要錢要官,幫你打江山,絕不動你的權。
此時的魏忠賢,已經無權無官,憑什麼簽合同?
所以崇禎很憤怒,他要把魏忠賢餘下的都拿走,他的錢,還有他的命。
魏忠賢倒沒有這個覺悟,他依然得意洋洋地出發了。
但聰明人還是有的,比如他的心腹太監李永貞,就曾對他說,低調,低調點好。
魏忠賢回答:
若要殺我,何須今日?
今日之前,還無須殺你。
魏忠賢出發後的第三天,崇禎傳令兵部,發出了逮捕令。
這一天是十一月六日,魏忠賢所在的地點,是直隸河間府阜城縣。
護衛簇擁的魏公公終於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幾天來,他在京城的內線不斷向他傳遞著好消息:他的親信,包括五虎、五彪紛紛落馬,老朋友王體乾退了,連費盡心思拉下水的徐應元也被發配去守陵,翻身已無指望。
就在他情緒最為低落的時候,京城的快馬又告訴他一個最新的消息:皇帝已經派人追上來了。
威嚴的九千九百歲大人當場就暈了過去。
追上來,然後呢?逮捕,入獄,定罪,斬首?還是挨剮?
天色已晚,無論如何,先找個地方住吧,活過今天再說。
魏忠賢進入了眼前的這座小縣城:他人生中的最後一站。
阜城縣是個很小的縣城,上千人一擁而入,擠滿了所有的客店,當然,魏忠賢住的客店,是其中最好的。
為保證九千歲的人有地方住,許多住店的客人都被趕了出去,雖然天氣很冷,但這無關緊要,畢竟他們都是無關緊要的人。在這些人中,有個姓白的書生,來自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