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
記得不久前,我去央視對話節目做訪談,台下有問觀眾站起來,說,之前一直喜歡看你的書,但最近卻發現了個問題。
什麼問題?
之前喜歡看,是因為你寫的曆史很幽默,很樂觀,但最近發現你越來越不對勁,怎麼會越來越慘呢?
是啊,說句心裏話,我也沒想到會這樣,應該改變一下,這麼寫,比如崇禎沒有殺袁崇煥,皇太極繼位的時候,心髒病突發死了,接班的多爾袞也沒蹦幾天,就被孝莊幹掉了,然後孤兒寡母在遼東過上了安定的生活。李自成進入山林後,沒過幾天,由於水土不服,也都過去了。
然後,偉大的大明朝終於千秋萬代,崇禎和他的子孫們從此過著幸福的生活。
是的,現在我要告訴你的是,曆史的真相。
曆史從來就不幽默,也不樂觀,而且在目前可知的範圍內,都沒有什麼大團圓結局。
所謂曆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痛苦、流淚、落寞、追悔,它都無法改變。
它不是觀點,也不是議題,它是事實,既成事實,拉到醫院急救都沒辦法的事實。
我感覺自己還是個比較實誠的人,所以在結局即將到來之前,我想,我應該跟您交個底,客觀地講,無論什麼朝代的史書,包括明朝在內,都不會讓你覺得輕鬆愉快,一直以來,幽默的並不是曆史,隻是我而已。
雖然結局未必愉快,曆史的講述終將繼續,正如曆史本身那樣,但本著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我將延續特長,接著幽默下去,不保證你不難受,至少高興點。
忽悠
正如以往,清軍沒有長期駐守的打算,搶了東西就跑了,回去怎麼分不知道,但被搶的明朝,那就慘了。
首先是將領,盧象升戰死,孫傳庭、洪承疇全都到了遼東,準備防守清軍,我說過,這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沒辦法,不拆房子就塌了。
其次是兵力,能打仗的兵,無論是洪兵,還是秦兵,都調到遼東了。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東牆補上了,西牆塌了。
說起忽悠這個詞,近幾年極為流行,有一次我跟人聊天,說起這個詞,突然想起若有一天,此詞衝出東北,走向世界,用英文該怎麼解釋,隨即有人發言,應該是cheat(欺騙)。
我想了一下,覺得似乎對,但不應該這麼簡單,畢竟如此傳神的詞,應該有一個傳神的翻譯,苦思冥想之後,我找到了一個比較恰當的翻譯:here and there。
回想過去十幾年,自打學習英語以來,我曾翻譯過不下兩篇英語文章,雖然字數較少(三百字左右),但回望短暫的翻譯生活,我認為這個詞是最為恰當的。
這個詞語的靈感,主要來自於熊文燦先生。作為一個沒有兵力,沒有經驗的高級官員,他主要的武器,就是先找這裏,再找那裏,屬於純忽悠型。
但值得誇獎的是,他的忽悠是很有效果的,在福建的時候,手下隻有幾個兵,對麵有一群海盜,二話不說,先找到了鄭芝龍,死乞白賴地隔三差五去找人家(所以後來有的官員彈劾他,說他是求賊),請客送禮,反複招安,終於招來了鄭芝龍。
雖然後來證明,鄭大人是不大可靠的,但在當時,是絕對夠用了,後來他借助鄭大人的力量,殺掉了不肯投降的海盜劉香,平定了海亂。
這種空手道的生意,估計熊大人是做上癮了,所以到中原上任的時候,他也玩了同一套把戲,先here招降了劉國能,再用劉國能,there招降了張獻忠,here and there,無本生意,非常高明。
但這種生意有個問題,因為熊大人本人並無任何實力,隻要here不行,或者there不行,他就不行了。
張獻忠就是個不行的人,按照他的習慣,投降的時候,就要想好幾時再造反,所以剛開始,他就不肯繳械,當然,這也有個說法,之所以不肯繳械,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罪孽深重,要留著自己這幾杆槍,為朝廷效力。
熊文燦倒是很高興,表揚了好幾次,後來他果真缺兵,去找張獻忠要幾千人幫忙,張獻忠又說還沒安頓好,先休整幾天。
張獻忠住的地方,就在今天襄樊的穀城地區,他老人家在此,基本就是縣長了,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每天都要去縣城裏轉一圈,算是視察,他手下的兵也沒消停,每天都要刻苦操練。
與此同時,張縣長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有錯誤的,比如,每次打仗的時候,都用蠻力,很少動腦子,且部隊文化太低,沒有讀過兵法。為了加強理論教育,保證將來再造反的時候,有相當的理論基礎,他找來了一個叫做潘獨鼇的秀才,給他當軍師。
這位潘獨鼇到底何許人也,待查,估計是個吳用型的人物,應該是幾次舉人沒考上,又想幹點事,就開始全心全意地給張獻忠幹活,具體說就是教書,每天晚上,在張縣長的統一帶領下,大大小小的頭目們跑去聽課,課程有好幾門,比如孫子兵法等等。學習完後,張縣長還要大家寫出學習心得,結合實際(比如再次造反後,該怎麼打仗),分析討論,學習氣氛非常濃烈。
但他所幹過最猖狂的事,還是下麵這件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初的一天,穀城縣令阮之鈿接到報告,說穀城來了個人,正在和張獻忠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