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篇(第一世)
君王墓上草離離,社稷輕擲不勝悲。
英雄已死嗟何及,不過紅顏一場醉。
都道無情最是帝王家,偏偏大禹王朝出了一個公孫曉這個奇葩。
要說公孫沛把這霸業交給他的時候還是挺放心,說是就算不能開拓但是守成卻是綽綽有餘的,誰曾想,公孫曉在位不過一十五年就把皇位交給了六皇叔,自己服毒自盡。
這下可好,一下子捅了馬蜂窩,不少六王爺公孫清各種謀朝篡位的留言在坊間經久不息,讓公孫清的位子做得十分不安穩,再加上三王爺公孫流和八王爺公孫源在一旁虎視眈眈,讓公孫清頗為惱火,這時,剛剛走馬上任的新任皇後席尹文為他獻上了一策,把公孫曉對皇後魏莞情深意重,覺得生無可戀,便隨她而去的故事編成段子,在酒樓裏交由說書人去演繹,以此來辟謠。至於三王爺和八王爺一個被調去安慶賑災一個被派去皇陵守靈,沒有人興風作浪,這日子也就漸漸安穩了。
要說這廣為流傳帝後情深的故事與真實情況還真有那麼七八分的相似,這公孫曉還真是為情所困,殉情而亡,所戀之人也正是先皇後魏莞,不過到底在這些不能真相的人口中還是有一兩分出入的。
這就要從魏國公嫡次女魏莞進宮說起了,要說這魏莞初入宮闈便被封為魏貴人,著實讓不少人眼紅,雖明麵上忌憚著國公府,但這暗地裏的絆子可是隻多不少,可中招的卻莫名其妙的成了出招的人,倒讓人知道這看上去軟綿綿任誰都能踩上一腳的魏貴人也不是個好相與的,人家那是扮豬吃老虎呢,沒見到她嫡親姐姐都落選了,她還妥妥的待在宮裏麼?
雖說讓通過宮鬥係統看到她們心理轉變的魏莞嘴角抽搐了一下,不過好歹讓她們消停下來了,也算不錯的消息。倒是這皇帝讓魏莞覺得十分有意思,不說皇帝要不就是霸氣側漏要不就是冷情冷性生性多疑,不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帝王,也對,他本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帝王,雖然他極擅平衡之道,前朝後宮的勢力都成三足鼎立之勢,可是偏偏誌不在此,平日裏最喜丹青,傷春別後,又悲秋,文人做派十足,奈何君子端方,風光月霽,倒也頗得人好感,不過膝下無子卻是一處硬傷。
初時,魏莞覺得這人極難看透,不過越相處,越覺得這人十分好懂,對他好的,他就對那人掏心掏肺,對他不好的,他就不遺餘力的打壓,不留給對方一點喘息的餘地。也幸好他直覺頗準,亦或者習畫練出來的眼力,觀察入微,總能清楚的分辨出真心實意和虛情假意,倒也讓魏莞不由感歎,難怪這廝能活到現在。
但要公孫曉說,魏莞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奇跡。
選秀前是非多,這都已成習慣了,公孫曉本也沒放在心上,繼續畫自己的畫,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但國公府的事情到的確需要留心,世襲的爵位,雖然這兩年越發沒落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公孫沛彌留之際一直囑咐要小心魏國公,公孫曉自然也不會掉以輕心,得知其嫡次女落水,終於放下了畫筆,凝神細思,還特地派了人前去調查前因後果,結果自是魏瀾落選,魏莞留下。沒人知道,當天晚上公孫曉燒了一幅極其珍愛的畫卷,畫中人正是魏瀾,年少時的心動就這般無疾而終,他知道魏瀾在國公府過得不好,但他從沒想過她會對自己的胞妹下手,如果他是一個狠心的帝王,或許他會更欣賞這樣的女子,但是他不是,而且這魏瀾的確不夠聰明,這後母一擊除掉兩個嫡女的手段並不高明,她就這麼傻傻的鑽了進去,想來在這後宮也是活不長的,這算是自己對她最後的保護吧,至於她妹妹,這國公府總要有一個人進宮的,這貴人之位便算是變相的補償她吧。
隻是這貴人之位似乎成了她的催命符,倒讓他頗為內疚,暗中出手相助了一次,就發現這人壓根不用自己相幫,把以己之道還施彼身運用的如火純青,這樣也好,許是因為親姐姐才沒有防備,這不是挺厲害的嗎,而且這群人既然想到這樣陰毒的法子,就要做好被人報複的準備,不過還是得護著幾個人,這後宮的平衡還是不能打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