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時間其實很短,眨眼便過去了。
中秋這日,步雲夕按宮裏安排,酉時與李諫一同進宮拜見裴太妃,與她一道用膳。
“往年護送聖燈的人選,都是宗族裏德高望重的人,今年想是易之終於成親了,皇上有意抬舉,點了他的名,這可是多少人羨慕不來的好事。”裴太妃今日心情極好,往她碗裏夾了個玉露團,“你今晚有得辛苦,多吃點,回頭我再讓人給易之送些點心。”
李諫陪裴太妃聊了一會後便匆匆往皇城去了,今晚皇帝將在朱雀門城樓上點燈,而皇城的布防一向由李諫掌管,況且今晚還得由他親自護燈,他少不得親自打點。
據說大慈恩寺在前朝時叫無漏寺,當年李氏家族攻入長安那天正是中秋節,曾得寺中僧人暗中相助,李家登基後,將無漏寺改名大慈恩寺,又撥款修葺,成為長安最大的寺廟。每年中秋,皇帝都會登上城樓,在城中百姓的矚目下親自點亮聖燈,再命人把燈送至大慈恩寺,主持方丈接過聖燈,用聖燈的火點燃可燒一年的香塔,供奉至佛前,祈求皇帝龍體康泰,國祚永昌。是以朝廷對每年的點燈、護燈儀式都極為重視。
步雲夕見裴太妃興致勃勃,想著今晚裴雲笙將死去,心裏有點歉疚,給兩人添了酒,舉杯朝她道:“姑姑,這段日子我雖在長安,可進宮陪你的日子卻不多,實在不該,我自罰一杯。中秋之後,天氣漸涼,你得多保重。”
裴太妃笑咪咪地飲了一杯,“你這孩子,無端說這話做什麼,往年時節,我都是一個人在乾祥宮過,今年有你陪我,可比往年好多了。再說,來日方長,我還怕將來你不進宮看我嗎?倒是易之這孩子不懂事,本就公務繁忙,外頭又有個讓他掛心的人,難免冷落你,讓你受委屈了。”
步雲夕笑著道:“哪裏的話,我一點不覺得委屈……”
她說的是真心話,裴太妃卻打斷她,“你不用在我麵前裝,姑姑怎麼說也比你多活了二十多年,你們在我麵前做戲,當真以為我看不出來嗎?到底是我的兒子,就你們那種裝出來的魚水和諧,騙騙外人還可以,想騙我這個當娘的,你們的道行還淺了些。”
果然薑還是老的辣,她和李諫的演戲,在裴太妃眼裏大概就是三歲孩童的小把戲,步雲夕尷尬地看著她,“雖說騙人不對,可咱也是不想讓您擔心,這不也是一種孝順。”
裴太妃嗔怪地看她一眼,複歎息一聲,“你不用顧忌我,其實最委屈的人,是你。當初我一門心思讓易之娶裴家女,無非是私心作祟,想著以易之如今的權勢,可保裴家無虞,我雖知道強扭的瓜不甜,但總想著你們還年輕,時間久了,總會生出點情愫來,就算你們之間沒有夫妻的情誼,你也享有這別人求之不得的富貴榮華,卻沒想過,你若是可以自己選,是寧願要這潑天的富貴,還是一個與你琴瑟和鳴的夫君。姑姑是過來人,當然明白沒夫君疼愛的女人日子並不好過。雲笙,你別怨易之,說到底,讓你受這種委屈的人,是我。”
李諫早就擺明態度隻喜歡柳乘月一個的,是她一意孤行,非要他娶裴雲笙,他浪子不回頭,怪不得他,至少他還在她麵前演戲,她拍拍步雲夕的手,難過道:“你若是要怨,就怨姑姑我。”
若是可以選,裴雲笙自然會選一個疼愛自己的夫君,而不是這榮華富貴,步雲夕不知道她會不會怨裴太妃,但她已經死了,而自己這個贗品,今晚也將“死”去,怨恨已沒有意義,“怎麼會怨您呢,姑姑所做一切,不過是為了裴家。哎,今兒中秋,快別說這些掃興的,這玉露團可好吃了,姑姑您也嚐嚐。”
倆人正說著,甘露宮一名小內侍提著一個冰鑒進來,朝兩人見了禮,從冰鑒裏取出一壺五色飲來,說是太妃這幾日偶有暈眩,且今晚還要賞燈,不宜飲酒,皇帝特意命人調了這五色飲讓她品嚐。步雲夕悄悄打量一下,裴太妃神色淡淡的,對皇帝的細微體貼並沒多少意外和感動,許是早就習以為常。
接近子時,宮中一眾妃嬪浩浩蕩蕩隨帝後蹬上朱雀門的城樓,城樓下已聚滿歡呼雀躍的百姓,李諫麾下的千牛衛正有序指揮,將觀禮的百姓劃分成數個區域,以免有人推搡踩踏受傷。
今晚天色極好,銀月如盤高懸於空,步雲夕極目眺望,縱橫分明的街道,處處張掛著彩燈,人潮湧動,整個長安城已是沉浸在一片喜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