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24章 衣錦還鄉(1 / 2)

第二十四章衣錦還鄉

因為人比較多,所以沈思君一行六人坐了兩輛挺大的馬車,沈家三人坐一輛車,沈思君和李文耀以及他的生母坐一輛車。

李文耀的生母雖然生養了他,但因為身份低下,隻是一個姨娘,也不敢在沈思君麵前拿正經婆婆的款,再加上她乃是正室夫人的丫鬟出身,本身就沒有什麼底氣,因此她對著李文耀和沈思君都是和和氣氣、唯唯諾諾的,一點兒都不拿架子,也不敢作妖。

沈思君對她也不會不尊敬,還是會喚她姨娘,遇事有時也會問問她的意見,作為參考,但要說多敬重卻也不見得。

李文耀心疼母親,也知曉妻子的性格,他覺得二人沒有鬧起來就是天大的好事,他不用夾在中間受那夾板氣,已經是非常的慶幸了。

而沈家三人因為與他們分作了兩輛馬車,所以一路上隻是吃飯、住店的時候打個照麵,平日裏交流不算多,倒也相安無事,不顯尷尬。

可惜的是,眾人還未駕車趕到淮州,就聽聞了清虛觀的天池上人羽化登仙的消息,驚異之下難免悲痛。

沈思君歎了口氣,之前離開淮州的時候與天池上人一別有些像訣別,但是去了京城之後這麼就都沒有聽到什麼壞消息,還以為她們二人可以再見一麵的,沒有想到那一別確實是永別,二人注定是再見不了一麵了。

但是淮州新陽縣畢竟是沈家的老家,天池上人羽化登仙之後他們還是沒有改變目的地,還是得回老家見見親戚,也去個天池上人上柱香。

李文耀對天池上人很好奇,他與沈思君討論問題的時候,沈思君常常會提到這個人,他覺得這個老者很睿智,很能洞察人心,同時對著自己的妻子又有教導之恩,於是他也很想見一見這位智者。

沒有想到最後還是緣慳一麵,世事終不能如人所願啊。

眾人又行了一個月的路程才到了目的地,此番回到淮州新陽縣之後,沈家的租戶已經早早收到信,幫他們打掃好了屋子,他們回家之後便住上了老宅,感慨萬千。

走的時候他們是一家開飯鋪以及買木雕的平民人家,此番回來卻帶了一個做官的女婿,甚是有麵子。

同時沈大有也給李文耀麵子,沒有在中親戚朋友們麵前大肆宣揚李文耀是他們的贅婿,日後還是要姓沈這件事,免得女婿不高興。

難得的是李文耀並不在乎這些,知曉沈大有的照顧,反而自己戳破了這層窗戶紙,讓眾人對沈家豔羨不已——人家隻得一個女兒又怎麼了?還不是能繼承家業、延續香火?

沒見人家找了贅婿,日後連孩子都是要姓沈的嗎?而且人家那贅婿也不是那種地痞流氓,而是一個正經做官的讀書人,這樣的好事到哪兒找去?

沈思君與這些親戚朋友們不算熟稔,她先是去清虛觀拜祭了一番天池上人,得了小道童給的一封天池上人羽化前留下的一封信。

天池上人在羽化前已經有預感,知道他這一世和沈思君日後無緣再見,也知道沈思君會來憑吊他,於是便留書一封給沈思君,與她道別。

他說他有預感自己的下一世與沈思君還有緣分,況且是比這一世還要牽扯更深的緣分,因此二人在京郊清風觀的約定一直有效,沈思君也無需故意在那個時節趕回京城,隻要她順勢而為,他們二人就會在某一時間在那裏重聚。

同時也告誡她在人間行走一定要堅守本心,不要為惡,這樣才能最終修成正果、位列仙班。

沈思君歎了口氣,覺得天池上人真是厲害,能預見的東西太多了,她對這些玄之又玄的東西一點兒感悟也沒有。雖然她已經五百多歲了,但在修為一塗上隻不過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而已。

現在唯一會幻化的隻是外形,騙一騙普通人還可以,遇到真正的麻煩事恐怕還沒有一保之力,所以她在反間都安安分分地做“人”,從來不敢運用自己的法術改變任何的人、世,恐引來大麻煩。

不過這樣也比之前在山中苦修速度快多了,她近五百年才能化成人形,現在修為能趕得上人成長的模樣,已經算是快了,算是一日千裏了。況且在人間的修煉還不是那種苦修,還可以吃美食、著華服、攜美同遊,談天論道,算是相當的滋潤了。

她認識的其他精怪裏麵,都沒有像自己這麼瀟灑的。要不隱居在深山老林裏茹毛飲血,要不在人間為禍被得道高人除魔衛道,像她這般舒服的精怪真是人間少有了。

她是不會運用自己的術法為惡的,難不成還有人嫌棄自己活得長麼?

這封信沈思君看完之後就焚毀了,雖然天池上人用詞隱晦,但是有些事情她也不希望李文耀知道,李文耀這個人太聰明了,聞一知十,她對他還是有些顧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