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的東西她沒有說,但是她與沈和光互視了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他們小夫妻二人大可以給何家一些表麵上的好處,讓世人無處說嘴,卻私下裏給汪家得了好處和實惠,還不用汪家站在封口浪尖被那些子長舌的小人指指點點。
拜會之後,沈和光恭敬地送了汪婆婆、她三兒子以及何雪陽回村子,在回程之中與來的時候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汪家人從來時的驚恐完全變成了回去時候的歡聲笑語、充滿希望。
不多時,何雪陽就回家了,在何家與何家人說了她給自己找了門親事的事情,讓家人等著沈家人上門。
一開始何家人一點兒都不相信何雪陽的話,以為她要麼就是忽悠家裏人,要麼就是失心瘋了。可是有著汪婆子做靠山,他們也不敢對何雪陽不好,就將信將疑地讓何雪陽安安心心地在家中待了幾天,等著沈家的媒人上門。
沒有想到沈家的媒人真的來了!而且送來了好些聘禮給何家的人,讓何家的人欣喜若狂。
自家大姐可真是出息啊,她找的這門親事比自家給她找的所有親事都好上很多倍啊!
本來何家人還想著有了這樣的親戚日後就可以抖起來,在鄉裏狂一狂,逞威風什麼的。但是何雪陽又出了一個殺招,對何家父母說道:“我的公公李大人和未來夫君沈和光都是做官的,官身非常的重要,所以需要約束家中的人,不出亂子。
所以李大人對我說,隻要爹爹、娘、弟弟妹妹那麼每年都好好過日子,李家都會根據你們表現給我家一筆銀子,讓我們改善生活。同時還會負擔弟弟妹妹學習的費用,但若是他們來每年來考察的人發現我們家不安分,那麼那一年的銀子就沒有了,弟弟妹妹們的學費銀子也沒了。”
何父何母聞言開心異常,嫁女兒不止能得到一筆聘禮,日後年年都還有銀子拿,誰不開心。
何父何母甚至還說道:“我們讓小子去念書就行了,閨女哪裏用得著念書識字?還不如把給閨女的學費拿給我們,多買些肉吃,改善一下家中的生活。”
何雪陽一點兒都不奇怪自家父母的短視,也不好奇他們會提出這樣的提議,若是學費銀子直接給了他們兩人,他們兩人確實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所以何雪陽隻能笑著說道:“這是念書的學費銀子,是直接給書院的,妹妹和小弟可以直接去念書,若他們不去念書,書院退銀子也是還給我未來公公,關我們何家什麼事?”
果然,聽聞不送女兒去念書也不能得到銀子之後,何家夫婦二人才不情不願地將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送去書院念書了。
他們一邊嫌棄親家公不直接給銀子而要將銀子送到書院去,女孩子去念書之後不能在家做活,自家少了好些勞動力。一邊又舍不得這些錢白白的便宜書院或者是被推還給沈家,豈不是讓他們損失了一大筆銀子?
於是他們隻能氣呼呼地抱怨幾句。
何雪陽鬆了口氣,她與何家父母說的這些都不是李文耀給的,她準備假借李文耀的名義,自己給這些錢和待遇,待到嫁入沈家之後還要和沈和光對好話頭,免得說穿了。
之後,她就安心在家中繡了幾天嫁衣,因為之前準備的嫁衣料子不好配不上婚禮的規模,所以她是直接買的成衣,然後改成適合自己的尺寸,需要做的針線活倒是不算多。
可是作為新媳婦兒進門,總要給家人一些禮物的,她就憑借著自己的大力氣好好納了幾雙鞋,準備給沈和光、李文耀、沈大有做見麵禮。
做鞋是他前幾世就掌握的技能了,雖然他並不太出手給自己活著別人做鞋,但做是會做的。現在這一世又學會了做鞋麵,幸而男子的鞋麵不算很複雜,她也能在短時間內趕製好。
她的兩個妹妹感激這個姐姐,讓她們有了去書院念書的機會,因此這幾日裏對自家姐姐十分崇拜,忙前忙後、忙裏忙外的,什麼活路都搶著做。
她們知道,自家爹娘是靠不住的,自家弟弟還很年幼,她們二人的婚事日後若是想要好一些,隻能指望這個嫁得很好的大姐姐。
何雪陽對女子總是多幾分慈悲和憐憫,雖然兩個妹妹之前也總是淘氣,或者與她有口角,但是出嫁之前,她隻是讓她們二人日後好好念書,多學些本事,她們的婚事不用擔心,她自會給她們相看個好人家的。
兩個妹妹聽到何雪陽的保證都鬆了口氣,更加努力地對自家這個快要出嫁的大姐好,想在她出嫁前與她多培養幾分情分。
出嫁前的這段日子恐怕是何雪陽這輩子過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了,父母不再對她冷言冷語呼來喝去,也不再讓她做繁重的農活,或者是各種挑剔,能吃飽飯,能與家人和樂融融地吃飯、聊天,仿佛他們何家人一直以來都是這麼和睦似的。
何雪陽心中很清醒,她知道這些暫時的“親情”是用什麼換來的,她一定會牢記。
轉眼,就到了何雪陽出嫁的日子,沈和光雇了八抬大轎來迎娶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