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嗎?這不太好回答 (1 / 1)

111您有什麼好看的書想要和書友們一起分享呢?可以試試上傳一個吧,注意要txt喔,上傳優秀書籍會獎勵不少積分的111

要有夢

你幸福嗎?這是2012年的一個年度熱點話題。受訪者的回答五花八門,每人都有一個評判標準。我認為,人真正的快樂與幸福來自於你內心,來自於為社會服務後的充實感、滿足感。如果問到我,我會自豪地說:“我很幸福。”

你幸福嗎?這不太好回答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被問到如何處理諾貝爾文學獎獎金,他說:“我準備在北京買套房子,大房子,後來有人提醒我說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5萬多元1平方米,750萬元也就是120平方米。”

莫言的回答裏,透露著些許無奈。當央視記者問他“你幸福嗎”時,莫言幹脆地回答:“我不知道。”

無論莫言老師“獎金買房子”是調侃還是真有需求,都折射出了人們與居住的關係。可能與幸福無關,但肯定與內心相連。↘米↘花↘在↘線↘書↘庫↘ht

居住能改變人的生活,但最重要的還是人。居住條件、生活條件都是我們的思想和智慧進步後的副產品。

今天,“居住”的概念大大地擴展了,它與其他的空間概念的界限也模糊了,這是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這種變化將非常深刻地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觀念、工作觀念,也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價值觀。

有一部分人是典型的歐美人的思想,認為公寓不適合人居住,人居住的環境應該是別墅。那是在歐美,在亞洲國家好的公寓也是適合人居住的,而且也更適合發展公寓,尤其中國人多地少,為了防止城市化搶了農民的地,我們是有一個十八億畝紅線的。因此,大家都想住別墅不太現實。

聖雄甘地說:“地球上的資源可以滿足人們的需要,但滿足不了人們的貪婪。”因此,我們不能悲觀地認為“居者有其屋”是個夢想,它一定是可以實現的。前提是我們要學會審視自己的內心需求:究竟是為了居住,還是為了享受?

其實,人的快樂與幸福與有沒有固定的場所和怎麼樣的固定場所沒有關係,真正的快樂來自於你內心,來自於為社會服務後的充實感、滿足感。

生活每天都應該是快樂的,做家務為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也是快樂的,我在外麵出差吃的飯,肉多、油大,特別想回到家裏吃飯,尤其是吃自己做的飯。這是一種享受。

對所有的人來說,他的自我實現、他的人生價值、他的社會地位不在於他有沒有固定住所,不在於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也不在於他擁有多少物質財富,更不在於他做多大官,而在於他的服務,其他的都是服務之外的副產品。

想想這些,再問自己一遍:“你幸福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