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房地產這些年1(1 / 1)

引言

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

——《大國崛起》解說詞

從1978年到2009年,彈指一揮間,過去多少事。

改革開放30年,是中華民族的奮鬥史詩。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禁海幾亡,開海則強。”30年的改革開放恰如600年前的鄭和下西洋一樣,中國人正是以一種更加開放的精神走向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複興,開眼看世界。美國《新聞周刊》國際版總編輯法瑞克·紮卡利亞在《未來屬於中國嗎?》中用肯定的語氣說:“中國的崛起不再是一個預言,它已經是一個事實。”

歲月之河積累著中國人民負重拚搏、開拓創新的一頁頁壯麗畫麵。30年的征程,中國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發展之路;30年的征程,中國經曆了一次次思想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工具創新;30年的征程,中國經濟社會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發展;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崛起於世界民族之林。

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乘風破浪,鑄就了一個民族百年的夢想!

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看到了。

30年改變了中國,而應運而生的房地產,又迅速成為中國主體經濟縱橫騰飛的曆史推手。中國房地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一方麵在住房製度改革和土地使用製度改革的推動下,房地產市場體係已基本健全,住房保障體係正在逐步完善,一個以商品化、市場化、社會化為主體的城鎮住房製度已經建立,一個依靠國家、社會、職工個人和所在單位多方積極性,資金既有投入又有產出的住房建設和分配運行機製已經基本形成,房地產業呈現出可持續發展的勃勃生機。

改革開放30年,中國房地產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毫無疑問的支柱產業。中國房地產曆程激蕩澎湃,驚心動魄,一代地產人的夢想,完全融入這個國家最波瀾壯闊的新航程之中。

隨著住宅商品化的深入,中國建築形態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從平房、筒子樓,到花園洋房、別墅和奢侈型住房,人民的住房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房地產行業、家居行業迅速壯大並創造了相當可觀的財富,品牌地產借勢誕生和壯大……

地產改變人居,人居改變生活。安居而樂業,樂業而繁榮;身修使天下治,家齊則國家興。家是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居住條件翻天覆地的變化,昭示著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

今天,快樂居住、幸福生活作為重要的民生問題,越來越受到政府、行業、百姓的關注。

30年的時間,不長但也不短,足以讓一些人模糊了對過去的記憶與追念。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了高樓大廈,可當我們回首30年中國老百姓的住房變遷時,會吃驚地發現,房地產記載的既是一部中國30年的建設史,又是一部濃縮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改革開放史……

在2009年的年底,我們從多個層麵來回眸中國房地產這段曆史進程,以“得與失”之主題來梳理這段道路,尋找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地產變革的軌跡,尋找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尋找中國房地產在當前全球震蕩經濟形勢下的支撐點,以此去除通向未來之路上的藩籬,確定新的曆史方位。

回望既往的發展曆史,重溫可以載入當代中國史冊的事件,顧念為房地產業發展耗費心血的人們,非常及時而必要。回顧是為了銘記與參照,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回顧是為了更好地攀登和超越,在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繼續前行的聯結點上,規劃中國房地產業的未來。

我們不局限於對過往記憶的“叫醒”,複製曆史,更試圖“窺斑見豹”,見微知著。我們不忘記抬頭遠眺現代建築森林之美麗,也更會低頭審視真實江湖刀光劍影之慘烈。我們想從時代的每一次風雲變幻、脈搏跳動中,對房地產發展曆程進行分析、解讀和判斷,得出行業前進的邏輯和路徑。那麼,循著什麼樣的發展邏輯、踏著什麼樣的發展路徑,達至理想彼岸,回顧和總結30年曆程,必能找到答案。

我們,謹以中國房地產之名,回望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