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經麵對著日本強勁的經濟挑戰,不得不實行“敲打日本”(japan bashing)的政策。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的“後冷戰時代”,日本經曆了嚴重的經濟衰退(當然這種衰退是按照日本與發達國家的標準看的,不能用亞洲或者中國的標準看,因為大多數日本的亞洲鄰國都仍然認為日本經濟仍是強大的),多數評論把日本過去十年的經濟表現叫做“失去的十年”
不過十多年的衰退,讓日本的現狀達到了美國的要求,但是隻有幾年的時間,美國又開始恐懼起來。現在,兩國再次的緊密團結在一起,在經濟跟軍事上,再次的合作。
日美聯盟反映了日本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一麵,但這一麵更多的隻是表麵現象。確實,日本本土太小,從地緣戰略上,其生存與發展取決於外部世界,其國家安全不能按照大陸國家的模式來設計,而必須與控製太平洋安全與秩序的霸權美國建立起合作關係。由於曆史的原因,日本是一個紙麵規定的和平國家。日本憲法第9條禁止日本“在解決國際爭端時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由於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日本惟有依賴美國的力量才能保證日本的國家安全。
所以,對日本來說,日美同盟的價值是保證日本的國家安全,這是當然的理由。日本國家安全的基本條件被認為是這個安全聯盟。但是,日美同盟也顯示了日美在安全上的夥伴性的一麵(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日美同盟再定義以後),具有影響整個亞洲、東半球的意義。這種夥伴性本身已經使日本成為了事實上的全球政治與軍事大國。
日美安全聯盟已經在亞洲地區的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發揮關鍵影響,覆蓋主要的亞洲太平洋問題,遠遠超過了維護日本本國安全與解決日本“周邊事態”的範圍,不僅包括了中國大陸與tw問題、朝鮮半島問題,而且包括亞太地區公海的安全問題、俄羅斯問題、阿拉伯與***問題、東南亞問題。
如此廣泛的範圍使得日本在美國的東半球戰略上舉足輕重。借助日美安全聯盟,日本實際上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東半球第二軍事大國。日美軍事上的一體化,沒有了日本也就沒有美國在東半球的霸權。美國在日本的基地是由日本自衛隊來保護的(這是日本自衛隊依據日本憲法獲得的權利),這是極具諷刺意義的,也就是說,到底是美國為日本提供安全還是日本為美國的霸權提供保障,並不是界限分明的,日美是在相互利用。考慮到日本強大的海上自衛隊實力,是美日海軍合霸而不是美國海軍單獨主宰太平洋。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日美關係確實已經是平等的,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是日本要價美國的一大籌碼。美國的世界霸權離不開日本。
狼狽是對他們最好的形容,上次的海盜事件,讓日本最驕傲的海軍,還有強大的美國都受到了最嚴重的羞辱。
所以,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已經開始解禁,對於以前的戰爭條約和限製,他們已經無所顧極。如果不是中國的暗中影響,為了長遠的計劃,恐怕早有國家不幹了。
在美國的戰略判斷中,日本已經變成“遠東的英國”或者可以按照“遠東的英國加以塑造。若美國與日本的關係演變為象英美那樣的特殊關係,那麼,日本就可以在東亞地區發揮象英國在西歐那樣的作用,十分符合美國與日本的利益。
可是這對於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這些,曾經深受傷害的國家,是絕對不可以的。
現在,日本與美國一樣,“*****”很有市場。有評論家甚至說“整個日本現在最害怕的是中國”。不過,現在大家都會很高興的說“整個世界,日本最怕海盜”。
小日本人自以為是的認為日本與美國一樣,是現存國際秩序(包括地區秩序)的維護者,擔心中國成為現存國際秩序的挑戰者。“在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的威脅方麵,主要潛在國是日漸強大的中國。中國可能會對當前的政治、經濟與軍事秩序構成威脅。”
現在用國際上的流行明言說,日本已經不用擔心了,因為事情已經發生了。逆水性舟,舟不進則退,日本極速後退,中國在後退中,突然被反推了上來,現在在極速前進。
兩邊一比較,自然就什麼都明白了,所以日本本來想通過對付趙東明,來影響中國。但是,這反而造成了後來更加嚴重的後果。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出手了,現在他們從多方麵,從新的打造著日本這個所謂亞洲最強大的國家。日本人現在滿懷信心,認為隻要日本這些方麵一旦解禁,那麼他們就可以成為新的霸主。
兩位老爺子在經過了一輪商量,這件事情已經被最後敲定了,經過了仔細的交談。關老爺子也知道,鄭老頭不是因為生氣,才失去理智這麼決定的,這件事情現在是勢在必行。
根據現在的情況,如果再次的讓日本發展起來,在美國的幫主下,那麼中國後邊的發展,就會收到極大限製。
現在是最好的時機,日本屬於單獨的破壞了和約,開始發展軍事,而且日美都處在曆史相對最弱的時期。
這樣好的機會,不去抓住就太可惜了,關老爺子立刻親自去布置,而鄭老爺子心中也在考慮,該是跟趙東明說的時候了。本來,這件事情上,考慮讓趙東明再次的發起,還有些問題。
亞洲缺乏一個地區性結構以便緩解甚至解決諸如經濟動蕩或者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有最近的幾次經濟振蕩,充分暴露了高速發展的亞洲經濟的脆弱性,尤其是其中的中小經濟,麵對急速的全球化,它們已經無力控製與影響外部的經濟衝擊,急需地區經濟框架。締造一個亞洲經濟集團(亞洲經濟合作組織)本來是日本的一貫建議,日本層多次在經濟金融峰會上一次又一次建議亞洲各國能建立這樣一個地區機製(比如“亞洲貨幣基金”與亞洲自由貿易區)。亞洲國家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各自經濟的脆弱性,已經行動起來(雖然步伐不大)建立地區集體經濟安全。
但是,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成功,那是因為,如果,真的亞洲地區出現了一個地區集團,那麼,不管它是否是美國的對手甚至敵手,這樣的亞洲集團本身就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這樣的亞洲集團出現了,在經濟上將是另一個歐洲聯盟,這是對美國根本不願意看到的。一個歐洲聯盟已經讓美國在經濟上受到製約,何況再出現另一個歐洲聯盟。歐洲聯盟在安全上仍然依賴美國而不是獨立自主的歐洲防禦。至於如果這樣的亞洲經濟集團被賦予戰略與安全上的意義,亞洲在安全上對美國的依賴下降,這無意將是對缺少亞洲屬性的美國的一種強大挑戰。
日本想擺脫美國,是肯定的,美國當年也是因為這個,才加大對日本打擊。現在日本肯定沒心思提這個了,但是鄭老爺子現在有這個心思了。
這件事情,是勢在必行的,但是如果由中國提出來,會出現很多問題。如果由趙東明提出來會更好,而且暫時隻是以經濟聯合貨幣基金之類的形式出現,那麼就好應付了。
不過,就跟美國跟日本之間的矛盾一樣,他也擔心趙東明再次的發展,會造成威脅,所以這件事情也一直在猶豫。
如果,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恐怕他也不會找趙東明,而現在,看來沒辦法了。想了,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次趙東明幫助鄭庸的原因。
當然,也有其他方麵的一些考慮,要知道,畢竟以前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各人或者一個集團組織這種事情。不過,現在不同了不要說那些小國,就是如自己還有美國日本,誰都是以一個國家的目光還有思路,去麵對趙東明了。
那些小國就更加不用說了,如果趙東明現在的一些決策稍微有所偏向,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是很有幫助的。
個體的經濟,從來在曆史上,還沒有如今天這樣的強大過,可以跟國家平起平坐的。
有的時候,鄭老爺子都感覺有點羨慕趙東明,他一個商人。至少靠經商,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所取得的成就,簡直跟他們幾代人,整個家族共同努力下,所取得的成就相比。不,也許更加的強大。
這種事情,恐怕如果不是發生了,就是寫成故事都沒有幾個人相信,世界上的事情永遠如此。
戰鬥方麵的事情,不用他操心,有老關頭那個家夥呢,自己現在隻要把後邊穩住了。這次的機會很難得,抓住了就能作出一番大事來,不過也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不論這次是成功還是失敗,下邊中國跟美國正式對抗的局麵,也是必然的了。為了以後對抗美國,組織大經濟框架是勢在必行的事情,趙東明的號召力跟財力,現在恐怕比國家還強大,用他也許會更好。
好,趙東明,這次的機會就給你了,想著,他已經讓人聯係趙東明,跟他談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