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帝全傳37(2 / 3)

楊堅經常使人四處查訪,凡稍有過失者,都要加以重懲。刑部侍郎隻因太想升官,在一次上朝時穿上了一條紅褲子,楊堅把紅褲子的含義理解為避邪,上朝穿避邪的衣服顯然是把皇帝看成了邪,馬上下令推出去殺頭。當時任大理寺丞的趙綽提出異議,認為根據法律不該殺頭。楊堅說:“你可惜他,就不可惜你自己的生命嗎?”又有一次,時值某月初一,在上朝時有個別武官的衣服與佩劍穿戴得不整齊,楊堅認為這是對朝廷的不尊。他沒有直接向武官問罪,而是責備專管彈劾大臣的禦史為什麼沒有當場對他們提出彈劾,便命令殺掉禦史。諫議大夫毛思祖出來勸阻,也被當場殺頭。為禁止官吏受賄,楊堅還派人私下四處行賄,一旦有人接受,便馬上處死。

為樹立自己的權威,楊堅在宮廷中長期放著仗棒,稍不如意,則當場施以杖刑,有時一天就要打好幾個人。楊堅還常嫌持杖者下手過輕,懷疑他們手下留情,便要推出殺頭。故宮廷中常有人死於杖下。高熲等人都曾提出“朝堂非殺人之所,殿廷非決罰之地”,建議宮廷不設杖棒等刑具。楊堅一度廢去杖棒,但他想打人時,用馬鞭抽打感到不過癮,很快又把杖棒放入宮廷。百官犯法本應交大理寺審理處置,楊堅卻喜歡親眼看人挨打,把宮廷變成公堂,顯然是為大樹淫威。

楊堅非常迷信,佛道、符瑞、陰陽五行及各種鬼怪,都在楊堅的崇信之列。北周武帝滅佛之後,佛學在北方衰微。楊堅初任丞相,便下令對原來的和尚、道士進行挑選,讓他們各操舊業。楊堅稱帝之年,更下令聽任天下百姓出家做和尚、道士,在全國範圍內按人口征錢,在各地營建佛寺,修塑佛像,繕寫佛經;大都市則由國家撥專款修複寺廟。佛道之學再度複興,並很快風靡全國,當時民間所藏的佛經比儒家的六經還要多幾十倍。隋唐佛教的繁榮與楊堅的大力提倡是分不開的。

楊堅做皇帝,是通過和平政變的方式取代了北周宇文氏。新朝官僚大多是北周舊臣,在功績、實力和其他方麵楊堅都並不比他們有資格,要有效地控製他們,除鎮壓、猜疑和苛察外,還需要從心理上征服他們。和所有心裏沒底的篡權者一樣,他把他所以能做皇帝說成是上帝的旨意。王劭本是一個學者,靠讚美楊堅有帝王之相做了著作郎。他看準了楊堅的心思,廣泛搜集能為楊堅做皇帝充當理論根據的材料,任意曲解附會,把北周的滅亡、楊堅由專政到稱帝以及隋的國號都說成是上帝的安排。這是楊堅最希望得到的,王劭因此得到優厚的賞賜。

楊堅不僅提倡佛道,對當時民間流行的各種迷信他都相信,包括山神、土地、河海龍王等等,甚至對各種妖怪也不懷疑。楊堅的妻子獨孤氏和楊堅的寵臣楊素的妻子鄭氏都得了病,醫生認為這是有人故意利用貓妖作怪,楊堅對此還專門下了詔書:凡有意飼養、培訓並利用貓妖等怪物而害人者,一律流放邊境。

楊堅被後世譏為不學無術,他自己也承認,並且看不起那些咬文嚼字的讀書人。如楊堅要對北周宗室宇文氏斬盡殺絕,李德林勸他不要這樣做,因為這樣顯得皇帝過於殘忍。楊堅回答說:“像你這樣的一介書生,沒有資格參與這種政治大事。”不聽勸告,實施了自己的計劃。楊堅認為文化無用,便認為不需要建立學校。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楊堅下令全國隻保留供王公貴族子弟讀書的國子監,廢除天下郡縣的所有學校。

楊堅做皇帝的第二年,便嫌舊長安城規模太小,且宮中又常鬧鬼,下令在舊城西北修築新都城,同年底完工。因楊堅最早的封爵是大興郡公,新城便被命名為大興城(今西安市),皇宮稱大興宮,主要宮殿稱大興殿。

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楊堅對大興城又失去了興趣,便以楊素為總管,宇文愷為主要設計者,在歧州(今陝西鳳翔南)營造仁壽宮。開山填穀,建成了樓台亭閣宛轉相連的豪華宮殿。為討好楊堅,楊素對民伕督促得非常緊,死者數萬人,楊素便隨地把他們埋進了宮殿的地基裏。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仁壽宮才在民伕的白骨上麵完成。開皇十八年,楊堅又在仁壽宮和大興城之間修築行宮12座,在往返途中也有了可以娛樂的地方。

楊堅的猜疑和嚴刑使他失去了大批可以利用的臣僚,崇尚迷信又招來許多專事拍馬屁的小人,大興土木開奢侈之風,刻意“節儉”則苦了老百姓。楊堅的晚年仍是隋朝盛世,但潛在的危機已露出端倪。

五、廢黜諸子死因不明

獨孤信是北周重臣,楊忠即是靠追隨獨孤信起家。從地位和權勢上,楊家從屬於獨孤氏。楊堅由專權而稱帝,獨孤氏家族的地位和影響起了很大作用,如後來為楊堅出力最大的高熲原來就是獨孤信的家客。由此,楊堅對妻子獨孤氏一直存在著畏懼的心理。楊堅稱帝後,獨孤氏直接參預政事,實際成為能控製皇帝的皇帝,故宮中把二人合稱“二聖”。

獨孤氏嫉妒心很強,一般情況下不許楊堅和其他女人接近。雖然當時後宮也有嬪妃數十名,但楊堅根本不能與她們親近。有一天,楊堅在後宮發現尉遲迥的孫女很有姿色,一時心血來潮,與其親熱一番,獨孤氏便暗中派人殺掉了那個姑娘。由於獨孤氏喜歡次子楊廣,楊堅最後也廢除了長子楊勇繼承皇位的資格。不過,楊堅做皇帝二十餘年,卻沒有荒淫縱欲,在某種意義上應歸功於獨孤氏。

楊勇是楊堅的長子,幼時頗得父母喜愛,故楊堅在做隋王時便被立為世子,後來確立為太子。開皇初年,楊堅為提高兒子的地位,凡有軍國大事,都要楊勇參預處理。其時,楊勇不過是十來歲的孩子。有一次,楊堅發現楊勇把一副鎧甲裝飾得很華麗,便嚴肅地與他談了一次話,告誡他追求奢侈是亡國之道。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楊勇越來越迷戀女色,東宮嬪妃多被寵幸。楊勇死時不過30來歲,生的女兒不算,兒子就有10個,且出自五六個母親。獨孤氏最討厭除妻子外和別的女人生孩子的男人,當然對楊勇的行為也不滿意。楊勇的第一個兒子是與尚未選入東宮的雲氏在外邊生的,即私生子。楊堅對此也大為不滿。指責楊勇不應亂搞。但楊勇依然我行我素,因此逐漸失寵。楊勇在父母麵前失寵後,善於察言觀色的楊廣便開始策劃取而代之,於是在他周圍以當朝重臣楊素為首形成一派新的勢力,抗衡於東宮勢力。開皇十八年冬至日,朝廷百官都到東宮朝見楊勇,楊勇也大張旗鼓地接受朝賀,實際上是對楊堅的示威。楊堅當然不能容忍,專門為此下詔,嚴禁以後再有此類事情發生。廢除楊勇的意圖此時已正式形成。其後,楊堅父子互相猜疑。為防備楊勇,楊堅把東宮警衛的強壯者全部挑走,並與皇宮警衛經常輪換,侍衛以上的官吏全由皇宮衛隊統一指揮,不受東宮調遣。楊勇本來就沒有雄才大略,依附於他的朝臣在皇帝的再三警告下也不敢妄動,楊勇對自己的危機束手無策。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楊堅正式廢楊勇為平民,並殺掉和罷免一大批臣僚,徹底消滅太子黨。

楊廣是楊堅的次子,有心術,善於討好楊堅夫婦。他知道獨孤氏討厭男人同時與幾個女人親近,便在表麵上隻寵正妃,而把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全部弄死。又值楊勇和楊堅夫婦的矛盾逐日加深,便乘機謀得太子位,成為隋朝的第二代君主。

楊俊是楊堅的三子,11歲立為秦王,12歲拜上柱國、河南道行台尚書令兼洛州刺史,後轉並州總管。楊俊追求生活奢侈,身為皇帝的兒子,還要發放高利貸榨取百姓。營造豪華宮殿,整日在其中歌舞宴飲。楊俊貪好女色,常與其他女人廝混,妻子崔氏卻受冷落。崔氏寂寞難捱,圖謀報複,便在楊俊吃的瓜中放進藥物,楊俊由此得病。楊堅知道後把他召回長安,以奢侈縱欲之罪免去官職。開皇二十年,楊俊病死。

楊秀是楊堅的四子,初封越王,後做蜀王,坐鎮蜀地。楊秀在追求生活奢侈的同時,又處處效仿父親的衣食住行,夢想有一天自己做皇帝,拉攏親信,發展勢力,並製造謠言、圖讖,為繼承皇位編造理論依據。楊勇被廢後,楊廣恐怕楊秀與自己做對,便鼓動父親把他召回京師,羅織謀叛罪名,在楊堅臨死前貶為平民。

楊諒是楊堅的第五子,初封漢王,後任並州(治太原,今市西南)總管。楊勇被廢後,楊諒也想自己做皇帝,便在並州招兵買馬,修治兵器,為爭奪皇位做準備。楊堅死,楊諒都沒有到長安奔喪,而是立即起兵,進兵長安。楊諒根本不懂打仗,很快便被楊廣的軍隊擊敗,自己也做了俘虜。

楊堅的5個兒子同出一母,但也未能避免因爭奪皇位而火並的悲劇。楊堅為吸取北周的教訓,使兒子們在地方上各掌一方以支撐自己的政權,但他們卻辜負了楊堅的厚望。楊堅在晚年,也對兒子開始猜疑,一一廢為平民。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正月,楊堅又要到仁壽宮遊玩,便把朝廷日常工作全部交給了楊廣。四月,楊堅得病;七月,病重,召楊廣等入宮侍候。這時,宮中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楊廣為處理楊堅的善後工作,寫信征求楊素的意見,但楊素的回信卻被人誤送到了楊堅手中,楊堅看信後,勃然大怒,顯然信中的內容對楊堅是很大的刺激;二是在獨孤氏死後,楊堅最寵愛的宣華夫人陳氏報告說楊廣在夜裏調戲了她,楊堅一怒之下,埋怨已故的獨孤氏慫恿他廢楊勇而讓楊廣做了自己的繼承人,便讓人趕快召楊勇。楊廣聽說此事,便派親信進宮把侍候楊堅的人全部趕出去。同一天,楊堅死,享年64歲。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

第一百九十一章 煬帝楊廣

一、少年統帥屢有戰功

隋煬帝楊廣,一名楊英,小字阿麽,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子。當楊堅還是北周大臣時,楊廣就因父功被封為雁門郡公。隋朝建立之後,於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封為晉王,並擔任並州(治今山西太原市)總管,這時楊廣才13歲。次年,隋置河北道行台尚書省於並州,又任武衛大將軍上柱國河北道行台尚書令。

一個13歲的少年,擔此重大責任,主要是楊堅接受了北周孤弱而亡的教訓,使諸子各掌一方,以鞏固楊家的統治。楊堅也深知自己的皇子擔任不了如此重任,對楊廣的行為和成長更不放心,便精選朝中正直有才望的大臣王韶等來輔佐他。

王韶等人也沒有辜負楊堅的委托,對楊廣直言匡正,不遺餘力。有一次,王韶出巡長城,楊廣在並州鑿湖造山。王韶回來後,立即“自鎖而諫”,使楊廣停止了這個工役。

楊廣本人也不是一般的紈絝子弟,門第家世固然為他提供了奢侈豪華的優越條件,但周隋時代複雜的政治風雲,楊家先代的文治武功,將門之子所受到的各種熏陶,塑造了他十分複雜刁鑽的秉性:既有專擅威福,縱姿聲色的欲望,又有飾情矯節,希望人稱道其賢明的虛榮心;既有一個花花公子的低級趣味,又有軍事統帥的風度和文武才幹。這兩種秉性一直互相並存著,而在他稱帝獨尊之前,前者還處在自我抑製的階段。

開皇八年,隋朝大舉攻陳,第二年春,滅掉了陳朝。楊廣雖是名義上的攻陳最高統帥,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坐享其成,實際指揮部署的是元帥長史高熲,親率三軍攻破陳都建康的是賀若弼、韓擒虎,沿江東下、掃除殘餘勢力的是大將楊素。但楊廣畢竟是最高統帥,他進建康後,將圍繞在陳後主身邊的佞臣全部殺掉,以謝三吳人民。又命收圖籍、封府庫,資財一無所取。這些都表現了楊廣的大將氣度。滅陳後,楊廣進位太尉,再任並州總管。

開皇十年,江南士族高智慧等人起兵作亂,文帝又調楊廣為揚州總管,鎮江都(今江蘇揚州市)。

開皇二十年,突闕進犯北方邊境,文帝命楊廣等率軍分道出擊。楊廣部下長孫晟設計大敗突厥。

這樣,楊廣既曾為平陳的軍事統帥,又曾鎮守並州,北禦突厥,在楊堅的諸皇子中,以其功勳,稱得上是佼佼者了。

二、爭寵為儲逼宮繼位

隋文帝楊堅共有5個兒子,長子名勇,次子楊廣,三子秦王俊,四子蜀王秀,五子漢王諒。早在楊堅當皇帝不久,就立長子楊勇為皇太子,成為法定的皇位繼承人。但隨著楊廣政治資本的增加,他繼承皇位的奢望越來越強烈了。

楊廣明白,要奪得太子的地位,一是要討皇帝老子的歡心,二是要籠絡自己的親信黨羽。按照這兩個策略,他同隋文帝楊堅、太子楊勇演出了一幕驚險殘酷、精彩圓滿的篡奪皇位的曆史劇。

太子楊勇沒有心機,我行我素。他既沒留心楊廣的奪嫡陰謀,也不會虛情假意討父母的歡心。他明知母親獨孤皇後痛恨男子寵愛姬妾,卻明目張膽地喜好女色,把父母為他娶的嫡妻元氏冷落一邊,與其他的姬妾吃喝玩樂,使獨孤後十分不滿。

隋文帝楊堅是一個比較儉約的皇帝,可楊勇偏偏無視父皇的儉樸生活,喜好華麗鋪張。開皇十八年冬至那天,楊勇大張旗鼓地接受百官朝賀,隋文帝生怕大臣們和太子關係過密,影響自己的皇權,這又觸犯了他的忌諱。於是父子之間漸生猜忌。父母既然都不喜歡這個太子,楊勇太子的地位就開始動搖了。

而楊廣則是一個善於耍陰謀權術的人,為了迎合獨孤皇後,他隻和王妃蕭氏居處,每當後庭的女人生了孩子就棄而不養。父母每派人來,無論來人身份貴賤,他都親自和蕭妃到門口迎接,並用豐盛的酒飯招待,臨走再送上禮物。這些人得了好處,一致在文帝和獨孤皇後麵前稱道楊廣仁孝。有時文帝和獨孤皇後到楊廣那兒去,他便把年輕貌美的姬妾藏起來,讓年老醜陋的人穿上粗劣衣服服侍文帝和獨孤後,文帝夫婦見楊廣節儉而又不好聲色,就更加寵愛他了。楊廣還用同樣的方式敬待朝中大臣,大臣們也都稱道他。這樣,在朝廷內外,他獲得了普遍的好感,聲望越來越高了。輿論準備就緒後,楊廣開始施展顛覆哥哥楊勇的皇太子位置的陰謀。

楊廣任揚州總管時,趁入宮辭別皇後的機會,故意跪在母親麵前痛哭流涕,說皇太子要加害他。這如同火上加油,促使獨孤皇後決計廢除太子。此後,楊廣便加快了奪嫡的步伐。壽州刺史宇文述是楊廣的親信,他獻計請重臣楊素向皇上提出廢立太子之議。

楊素是隋朝著名的大將,屢立戰功,深受隋文帝寵幸,為隋朝舉足輕重的人物。而楊素很信任弟弟楊約。宇文述找到任大理少卿的楊約,整日和他賭博,故意將金錢都輸給他,趁機將楊廣的意思告訴他,並危言聳聽地說:“你們兄弟得罪了皇太子。皇帝一死,你家就要大禍臨頭了。如今皇太子失愛,主上有廢立之意,能否立晉王為太子,就在你哥哥一句話。”楊素兄弟遂答應挑唆文帝和獨孤皇後廢掉楊勇,援立楊廣為太子。

在一次宴會上,楊素巧妙地試探獨孤皇後說:“晉王仁孝恭順,很像當今聖上。”一句話觸到了皇後的心痛處,對楊素說了一大通晉王的好處和太子的不是,二人一拍即合,獨孤皇後又送給楊素一大批金銀,讓他作為廢立太子的費用。

隋文帝心裏也有廢立太子之意,隻是礙於朝中大臣,難於啟口。有一次他曾暗示尚書仆射、齊國公高熲,高熲馬上提出反對,文帝很不高興。又有一次,文帝命選東宮衛士宿衛自己,高熲又加以反對。文帝認為這是因為高熲與太子是兒女親家,庇護太子。隨著積怨越來越深,高熲終於被削職為民。楊勇失去了朝臣中有力的支持者,就更加勢單力薄了。

楊素這時擔任了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一方麵在文帝夫婦麵前稱譽楊廣,攻擊楊勇,催促文帝廢勇立廣;一方麵在朝中大肆活動,廣造輿論,煽動更多的人誹謗太子。於是,關於太子的流言蜚語接二連三地傳到文帝那兒。楊素又進讒言說:“太子心懷怨望,恐有他變,應嚴加防範。”於是,文帝派人刺探太子的動靜,隨時稟告;又裁減東宮衛士,去壯健,留老弱,東宮屬官有才能者也分別調開。

經過這一番部署和行動,楊勇終於被廢為庶人,楊廣如願以償,被立為皇太子,取得了皇位的繼承權。楊廣坐上太子的寶座後,又命楊素捏造罪名,將另一個皇子楊秀廢為庶人。楊勇屢次請求見文帝申冤,都被楊廣阻擋了。這樣,楊廣便穩坐東宮,光等文帝死了好坐皇帝。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文帝臥病仁壽宮,楊廣已急不可待,寫信給楊素問如何處理後事。楊素的回信被錯送給文帝,文帝看了非常生氣。正好文帝寵幸的宣華夫人陳氏入侍,楊廣見其美貌,不由得欲火燒身,獸性大發,企圖逼奸她。文帝得知大怒道:“畜牲何足付大事!”對柳述、元岩說:“速召我兒!”柳述等以為是召楊廣,文帝連呼“勇也!”柳、元二人便出外起草詔書,召楊勇前來。

這一突變的風雲,使形勢急轉直下。但楊廣的心腹已布滿內外,得知這一消息,楊廣急命心腹宇文述、郭衍率東宮衛士包圍皇宮,撤換文帝的衛士和服侍文帝之人,後又幹脆殺掉文帝和楊勇。就這樣,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年號大業,當時他36歲。他就是曆史上著名昏君隋煬帝。

煬帝即位後,最小的弟弟並州總管楊諒馬上舉兵反抗,但很快被平定。

三、改新律製大興土木

隋煬帝取得帝位後,也做了一些改革製度、輕徭薄賦、收攬民心的工作。他剛辦完文帝的喪事,就下詔免除婦人和奴婢、部曲的課役,男子成丁的時間由21歲改為22歲,以縮短服役時間。這是自北魏實行均田製以來的重大改變。北魏婦人授田服役的製度到此即行中止了。

此外,煬帝厘定的製度主要有:其一,並省州縣,改州、縣為郡縣。其二,創立進士科,確立科舉製。從隋唐到明清,科舉製一直是封建政府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對中國封建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三,修訂法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煬帝以文帝末年法令峻刻,人民喜於寬政,詔吏部尚書牛弘等修改律令。次年,新律成,共18篇,稱作《大業律》。它與《開皇律》相比,除去了十惡之條,死、流、徒、杖、笞等五刑中改重就輕的條款有二百多條。但是,律成以後並沒真正執行。特別是煬帝末年,用刑殘酷,生殺任情。其四、興建學校,搜訪遺書,整理典籍。恢複了文帝時一度取消的國子監、太學、四門學和州縣學。

另外,隋煬帝頗好讀書著述。在任揚州總管時,就設王府學士百人,修撰書籍。即位不久,又命寫成《長洲玉鏡》四百卷,《區宇圖誌》1200卷。煬帝統治下的這些整理、保存典籍的措施和古書分類的方法,對中國文化是有貢獻的。

為了鞏固隋王朝的統治,消除自西晉末年以來的分裂割據的遺跡,隋煬帝修建了一係列的浩大工程。

大業元年,煬帝命尚書令楊素領營東都大監,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為副監,每月役使200萬人大規模地營建東都洛陽。從地理位置上看,隋都長安地偏西北,政令不易遠達四境,尤其是對東方的控製鞭長莫及。而洛陽古號中州,地處全國中心,可以控製山東,威服江南。從經濟上看,長安所在地關中物產有限,各地物資供應長安,漕運艱難,耗費巨資。而洛陽則四通八達,要想網羅天下財富,洛陽可以說是最理想之地。東都的營建工作,曆時一年,到大業二年完成。城內規劃分為宮城、皇城和外郭城。宮城是宮殿所在處,周圍30餘裏。皇城是文武官司所在處。外郭城即大城,周圍70多裏。同時,隋煬帝又命宇文愷、封德彝於城西營造顯仁宮和西苑,窮極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