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林揚所料,因為他的不道德行為,迫使張角比曆史上提前造反,準備不足的地方漸漸顯露出來。
不僅如此。
時逢皇甫嵩與朱儁,被黃巾精銳打的退入長社,龜縮不出,嵩與儁計曰:“賊依草結營,當用火攻之。”
一場大火,敗盡黃巾十幾萬大軍,其中不乏黃巾精銳,“地公將軍”張寶與“人公將軍”張梁戰死。
在冀州老本營與盧植作戰的張角,聽聞消息,口吐鮮血,大病不起。
張角也是個有大魄力的,見大勢已去,自己又大病不起,召回張牛角等心腹,做出了臨死前最後一個決定。
張角最後的決定,便是令黃巾教徒退入山林,以待時變。
也就是說,浩浩蕩蕩的黃巾起義,來的快去的也快,就此宣告失敗。
張角這一個‘以待時變’的決定不打緊,卻給漢室留下了一個十分頭痛的禍患。
各地黃巾退入山林,有黑山、黃龍、白波、左校、郭大賢、於氐根、青牛角、張白騎、劉石、左髭丈八、平漢、大計、司隸、掾哉、雷公、浮雲、飛燕、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畦固、苦哂之徒,並起山穀間,不可勝數。
多者如黑山軍,乃張牛角率領,十餘萬黃巾精銳,少者也有一兩萬。
黃巾退入山林,多不勝數,讓圍剿的漢軍也是無可奈何,雙方竟是又成了對峙狀態。
黃巾遵奉張角的遺命,以待時變,漢室也相應的給出了對策。
漢靈帝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將刺史改為州牧,由宗室或重臣擔任,讓其擁有地方軍、政之權,以便加強地方政權的實力,更易控製地方,有效進剿黃巾餘部。
州牧掌軍、政之權,已經是土皇帝般的存在,正因漢靈帝下放權力,助長地方軍擁兵自重,才養成了日後的各地諸侯。
這一州牧製度,在曆史上本是188年出現,當時各地黃巾餘孽作亂,又有不少造反者,如邊章、韓遂,張純、張舉等等,漢室感到無力,才放出了州牧製。
如今提前了好幾年。
由於林揚的到來,曆史的車輪從黃巾之亂,開始扭轉了方向。
洛陽城,張讓府中。
張讓乃十常侍之首,亦是宦官之首,漢靈帝極其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可見寵信。
如今張讓在大廳中,正看著幾樣寶物怔怔出神。
一個會發光的瓶子,好似仙家之物。
一個能發出仙樂,有小人自動起舞的仙盒,讓張讓看得目不轉睛。
一個美輪美奐,不知何物雕成的太公垂釣像,附有一封書信,“當今聖上稱張大人為阿父,張大人必能如薑太公,輔佐聖上,中興漢室。”
薑太公是誰?那是周武王的尚父,輔佐武王開辟周朝八百年江山!
另外還有一箱子黃金,與前幾樣寶物一比,在一向搜刮暴斂,驕縱貪婪的張讓眼裏,反倒沒有什麼價值了。
“東海太守林子初,倒是個妙人。”張讓將幾件寶物,欣賞把玩了許久許久,笑嗬嗬的讚歎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