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25章 村裏的新傳言(1 / 3)

上輩子的燕來有沒有嫁成,她並不知道。

慶脆脆目送她走遠,一直到再看不見背影,折身往回。

心想:她和燕來的情分就到此了,胡娘子和她娘是天然的對立麵,她們二人便是不同立場。

料是胡燕來也明白這個道理,今日來一是為了道謝,二則是將上一次針法的出錯處請教過。

雖然語氣近,但是沒了親,再呆著隻剩別扭。

而且她院子裏活計多,再不能像閨中時候陪著坐在矮腳床,懶洋洋地繡著花了。

她並不難過,隻是有些遺憾,剛睜眼醒來的時候,是燕來讓自己漸漸生出歸屬感,如今隻能斷舍離。

但,人這輩子走很多路,每一條路上都會出現新的性情相投人,能彼此陪著走一程已經是天舍的緣,不必強求太久。

再後來在村裏遇上胡燕來,她已經同別人定過親。男方是個鰥夫,家有薄產人卻老實。那時自己家已經是村裏有名的生意門戶,她在燕來成親那日去走喜宴,大氣地掏了半貫錢添妝,一時傳了閨友佳話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

送走人,慶脆脆帶上麻布手套,給鮮魚身上抹鹽巴。

同時在回憶上一輩子的事情:

自入了縣太爺家,就像戲文說得那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吃喝拉撒不用愁,卻再沒了自由,生或死都交付了別人。

家裏人不曾來縣裏找過自己,隻著人傳過幾次話,大意說家裏萬事不愁,讓她好好伺候縣太爺。

府裏的姨娘擠在一個院子能搭上好幾台戲,主母白氏便定了章程,每日三個去伺候,六日一個逢場。

她隻看得見後院的花紅柳綠,有關於花溪村的生活像是浮雲一般掠過,唯一記得相關的一件事便是此次洪災,朝廷會派欽差大人治理災禍。

臨海縣是江州離海最近的一個城池,欽差不曾親往,但是卻分了很多賑災銀子下來。

也不知縣裏會如何補償村裏莊稼地的損失。

她去看過田,受損最重的當屬北邊的四十多畝稻田,三天過去了,稻田裏的洪水排灌幹淨,秧田受災的情況便一目了然。

腐爛衰敗。

洪災後的田地排了水,並不是重新插秧就好,壩上河流上遊的泥土夾雜著草葉、枯木和春日生長一半的草根將原來土地覆蓋,無地肥,更長不出莊稼來,村裏人都稱之為‘生地’。

即便有農家不甘心,非要在那一塊上栽種,最後要麼死了種子,要麼長出劣質的作物,白搭百姓們的辛苦。

她心說:村裏受災的農戶肯定要去裏正那邊要說法,沒準,村裏的土地劃分又要有大的變動了。

這時候開墾新地肯定來不及,隻怕是要將未受災的稻田收攏算做花溪村的集體田了。

——

這一晚王二麻子再次提著兩大筐鮮魚回來的時候,落了有心人眼裏,耐不住詢問:“二麻子,雖說喝魚湯養身子,你家三葉子也沒那麼大肚子,天天吃兩大筐魚吧?”

王二麻子衝那處點點頭,也不應答,腳步匆匆地往家去。

那人眼珠子一轉,同其他人道:“王二麻子和秦家大郎並在一處出海,瞧著每天要往回抬百十來斤的魚,你們說這兩家不是暗地裏發財吧?”

——“哎,說不準,我瞧著秦家大娘子昨兒從鎮上回來,扯了兩大匹的黃麻料子呢。”

——“兩匹,黃麻的?那不得近百個銅子?她摳裏吧嗦的,一個銅子恨不得扳成兩半花,從哪兒來的錢?”

——“你知道嗎?”

人人搖頭,小徑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村裏人發現王二麻子和秦大郎除了自己出海網魚,還在碼頭上花錢收剛撈回來的魚。

有人看見王二麻子拿了好幾串的銅錢換魚。

有人看見秦大郎進王家二房小院時滿滿兩筐魚,出來的時候袖子沉甸甸,臉上笑開花。

有人看見王家小院大門拴地牢牢的,但是天天炊煙不斷。

還有人說瞧著有牛板車停在王家二房的院子外邊,王二麻子抬了兩個有半人高的粗腰缸子上車,親自護著出門。

發財了!王家二房和秦家肯定發財了!

慶脆脆不知自家第一次按時給酒樓送貨的場景被別人看去,趕上回娘家送東西,聽有人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