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期結束前,祁天果然查到了一些線索。
那是五十年代末美國賓大的一次物理實驗錯誤報告。由於磁場幹擾,數據總是出問題。那個實驗室是在搬到賓大博物館儲藏室附近後才出現的實驗報錯,最後確認是□□古城出土的物件兒自身帶有一些輻射。
上個世紀最有名的兩次考古發掘,一次是埃及的黃金法老圖坦卡門,另一個是□□古城的皇家墓地。
圖坦卡門那次是卡特在英國一個卡爾納馮勳爵的資助下完成的,這是英國傳統了,資本盜墓。當然這裏麵要花費的資本是個無底洞,勳爵沒錢以後勳爵的女兒又嫁了個貴族,繼續支持卡特。
“上回大聖是不是說現在還有一個姓布萊克的在埃及挖著呢?”老張問。
祁天點點頭。“從六十多年前當時的布萊克家二少爺摻和進去以後,他們家就沒撤出來。”
“這麼說來要是一直挖著,這布萊克家族可夠有錢的啊。”老張感歎了一句。
“邊挖邊掙唄,埃及文物可吃香了。”
□□古城那次考古是大英博物館和賓大的手筆。其中最有名的是□□的皇家墓葬,大英專門有個展覽,餘下的不少文物都在賓大。而這個賓大博物館是以兩河流域,埃及和中國文物收藏見長。
這種吸飽了血的美國高校大都有自己的博物館,嘴臉很是可憎。
“我按著王煜說的查了一下,這是我這段時間做的關係圖。”阿天指著屏幕上的世界地圖輪廓,和其中星星點點的標記說:“這些是這個世紀比較重大的考古發現,各地的戰爭和有彙報過重大疫情,反常地質活動的時間和地點。”
阿天把同一年發生的事情用同樣的顏色標出來了。有的事件之間有聯係,有些事件背後有別國的勢力,都用線連起來了。她的手劃過阿富汗,俄羅斯和南非,最後停在了南極。“這裏是最近一次跟‘有輻射的礦石’扯上關係的地方。”
也就是福爾摩斯教授去的那次。
我發現北極靠近俄羅斯的地方也被圈起來了,就問阿天這個是怎麼回事兒。
“這裏是摩爾曼斯克,俄羅斯在北冰洋的一個不凍港。我標出來是因為蘇聯解體前後關於這裏有個說法,‘不凍的摩爾曼斯克結冰了’。鑒於那種石頭‘據說’可以改變周邊的環境,誰知道是不是在九十年代觸發了什麼條件把這兒的水給凍住了呢。不過因為沒有考證,也不知道出處,加上當時時代背景很可能隻是謠傳。”阿天聳了聳肩,“但是礦石的磁場也沒有什麼證據,要我說也得先算成謠言。”
“大聖你剛剛說‘觸發條件’?”老張安靜半天了,這會兒突然開了口。“所以這種石頭有可能本身是正常地待在原地,但是因為人類活動還是什麼別的外因,激活了石頭的磁場?”
“對,我是這麼猜想的。”阿天認同了老張的想法:“雖然現在我不知道觸發條件是什麼,但是在某些事發生或者某些人到來之前,當地是沒有類似的事件的。當然我們可以說以前的科技手段比較落後,就算是有‘磁場’這類事情人們也以為隻是怪力亂神。”
我和老張都點點頭。
阿天繼續說:“目前不知道是什麼觸發了‘磁場’,不過按照老王說的,尹家其實長久以來一直有那種怪病,這就證明這種有‘輻射’的物質是早就存在的,從而推翻了我關於‘現代合成物’的猜想。再加上從埃及,中東到中美洲,基本上涉及到磁場的時間都圍繞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
我查了一下歐美國家在這些地方的投入,發現哪怕是出於多資源的掠奪和轉嫁國內矛盾的需求,他們對這些地方的關注也有點兒過高了。尤其是英美。那個布萊克家族自上個世紀去了埃及以後,他們現在的掌權人一把年紀了還把大半的時間花在盧克索。如果這個用祖傳的興趣來說勉強能搪塞過去的話,那美國接連不斷地在這幾十年裏四處的投入也隻能說他們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了。
至於那個279號行動,在改革開放前他們大多還是在國內活動,不過也通過一些途徑比如外事訪問或者學術交流到了別的國家。我還沒有查到具體都是誰,但是要是他們真像你所說的這次都要來埃及的話,我肯定能把這幫人查出來。包括美國的那些和李元。”
我和老張一直在wow。阿天不為所動地繼續:
“如果假設這些勢力都是因為‘磁場’而行動的話,現在時間就很值得玩味了。目前看來全世界的行動按鈕是六十年前,也就是在賓大那件事之後按下的。可能最開始去埃及的中國的考古學家在那裏有過什麼見聞,加上外國勢力一直想滲透到咱們國家,本著‘不管外國人想要什麼我們就要先找到’的原則,那個279就應運而生了。
照現有的信息來說,除了六十年前,十二年前也是很重要的時間點。那個到現在還查無此人的李元他父母和你三叔不是差不多前後腳在四川的麼?我查到了那時候也有外國人借考古的名義要在四川發掘。這種伎倆他們一直在用,真的是老狗學不會新把戲,很可能也是奔著咱們的那塊石頭來的。”阿天一口氣快速地說完她的發現。
我和老張又“wow”了起來。
“關於那些礦石,我還查到了一些說法。”
阿天一戳地圖,無數新聞標題就層層疊疊地冒了出來。最終一個上世紀初的報紙截圖停在了最前麵。那是一份紐約世界報,上麵寫著:“瑪雅遺跡或能成為未來世界的主要能源中心?吉爾斯博士帶隊前往考察。”
“啥玩意?瑪雅遺跡還會發電是怎麼著?”老張一臉疑惑,“這紐約世界報是什麼?我咋從來沒聽說過。”
“你沒聽說過就對了,這家報紙在發表了這篇報道不久後就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我特意查了一下,用駭人聽聞或者低俗的內容吸引眼球是紐約世界報的一大特點。”阿天拿指尖點了點那個離譜的標題。“不過這一次並不一定是噱頭。因為關於礦石就是能量本身的說法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印證。”
說著,阿天又把地圖拉到了南非。那裏有顆閃閃發亮的鑽石忽明忽滅。
“這是阿卡斯塔(acasta),十九世紀在南非被發現的鑽石,有四百多克拉。和其他一經發現就被運往歐美的鑽石命運不一樣。阿卡斯塔兜兜轉轉,一直沒有離開過非洲。據說是因為沒有人有手段去切割打磨它。關於阿卡斯塔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經手過這塊鑽石的人都意外殞命了,而且它到過的地方都會有像是台風一樣的天氣。不過這些都是傳言,畢竟距它上一次出現在人們眼前已經有六十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