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珺是江蘇人,1994年出生在省會。
她出生的第一年父慈母愛,老爹經常帶她去玩,曾經因為在飯桌上喝了一口酒,被爸爸親了好幾口;出生的第二年她和爸媽去了山東旅遊,在那裏,想摘一朵花的她學會了走路;第三年她媽給她生了個弟弟,媽媽帶弟弟出門買菜那天梁珺被鎖在了家,找不到痰盂的她尿到了接線板上,回家被老媽狠狠打了一頓。
之後她媽出門就不敢把她一個人放家裏了,結果擠公交的時候被人抱下了車,等梁珺她媽發覺人不見的時候她已經被一個男人抱到另一輛車上了,多虧熱心群眾幫忙,梁珺才沒被拐走。
四歲那年,弟弟死了,具體的死因梁珺不清楚,她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爸她媽半夜帶著弟弟出門,回來的時候已經是一天半後。
在他們回來之前,梁珺因為肚子疼已經在床上滾了好久。
那會兒她不知道那種疼叫餓,硬是熬了一天一夜才想起來自己沒吃東西,最後實在等不到爸媽了,用自來水泡了兩大碗白米飯囫圇吃了一頓。
弟弟去世後,梁珺父母賣掉了南京的房子搬到了江蘇的一個小縣城投奔親戚,剛開始日子還算過得去,後來梁珺五歲半的時候,他們搬了一次家,這一次從帶院子的平房搬到了巷子最深處的豬圈旁。
梁珺上幼兒園的那年,她又有了個弟弟。
可能是因為第一個弟弟夭折的緣故,這次父母對這個弟弟百般疼愛,為了每天都有人在家看顧,他們訓練梁珺一人上下學。
好在幼兒園就在巷子的最前端,離家也就一條道的距離,梁珺她爸帶她走兩天以後就會走了。
梁珺很喜歡一個人上學,因為可以多聞一會兒早餐攤和燒鵝店的味道。
梁珺第一次認識到家裏窮是上大班的時候,那天老師當著全班二十二個小朋友的麵說她的夥食費已經一個多月沒交了,如果再不交,以後中飯和下午茶將不供應,讓梁珺回家要錢。
梁珺回去和媽媽說了,雖然說得磕磕絆絆,但好歹說清楚了,媽媽那會兒正在喂小弟弟喝奶,聞言說不吃就不吃,回頭自己帶飯。
梁珺聽完不怎麼高興,因為她不願意吃家裏的飯。
家裏一日三餐都是白飯,早上吃開水泡飯、中午吃青菜拌米飯、晚上吃中午的剩菜,最多加一個土豆湯。
梁珺很喜歡土豆湯,因為裏麵放了火鍋底料,泡起飯來辣辣的很開胃,但是再好吃,也沒有幼兒園動物造型的小餅幹和爛糊糊的醬油麵條好吃。
第二天上學,梁珺她媽在她那個大書包裏放了個紅色塑料袋,塑料袋裏是幾塊自家炒的大頭菜和開水泡飯。
老師見她沒要到錢也沒說什麼,隻是在小朋友們排隊去食堂吃午飯的時候讓梁珺留在班上。
其實不用老師說,梁珺自己也知道不能去食堂,等班上人走了,她從書包裏掏出那個裝了飯菜的塑料袋準備吃飯,可打開一瞧,發現她媽沒有放勺子。
老師去班上的時候梁珺正把掉在桌上的米粒往嘴裏塞,她站在門口愣了愣,見梁珺又要撿地上的,趕緊出聲製止。
等掃了地,老師才問她為什麼這麼做。
梁珺以為自己做錯了,低頭囁嚅說是爸爸讓的,因為大米很貴。
老師教梁珺兩年了,知道她又木又呆,家境也不好,所以沒有解釋幹不幹淨的問題,隻問她以後願不願意吃食堂裏小朋友剩下來的飯。
梁珺當然願意了,於是從那天開始,她成了幼兒園裏第一個不用花錢就能吃上飯的小朋友。
七歲那年,弟弟快兩歲了,但幼兒園畢業的梁珺始終沒有上小學,後來等小學開學快一個月了,媽媽才帶著她上門求學校收自己。
梁珺一直懵懵懂懂的,她不懂為什麼要上小學,也不懂上小學的路為什麼那麼長,後來老師帶著她去班級做自我介紹,她才從老師的口裏聽到了實情——她爸擔心她弟弟上學被欺負,想讓梁珺多留幾年陪他一起上學。但是等到那個時候梁珺都十幾歲了,梁珺她媽左思右想,還是帶著梁珺去報道了。
那時的梁珺其實聽不懂老師話裏的含義,因為她這會兒正忍著眼淚,滿腦袋都是想回幼兒園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