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仁分析完黛玉、寶釵的性格,盈盈急忙取出她的文章:老師,我把文章又修改了幾遍,你分析一下,看看人物語言是不是反映出性格的特點?
菁菁拿過文章看著:《他有兩個父親》,哎呀,師姐有作品了。既然要分析作品,我先來朗讀一遍,大家都能聽見。
鴛鴦說聲好,於是菁菁拿著文章有聲有色地朗讀起來,等到朗讀完了,她的眼睛濕潤了:師姐,你寫得真好,感動得我直想流眼淚。
盈盈高興的:菁菁,不是我寫得好,是主人公的事情太感動人。
菁菁說:是啊,主人公在極端困難的時候,做了上門女婿,他把嶽父當作親生父親一樣孝順。他在渭北農村生產隊勞動,親生父親被遣返回河南農村,他們20年也沒法聯係。他恢複工作以後,把父親接到西安,才盡到一份孝心。一個兒子,兩個父親,不分親疏,同樣孝順,故事真是太感人了。
德仁說:菁菁,你的概括總結能力很好,這麼複雜的故事和主題,你三言兩語就說清楚了。
盈盈不無嫉妒的:菁菁,你上第一堂課就受到老師的表揚,我是自愧弗如。
菁菁指著文章說:師姐,什麼自愧弗如?你的大作在這兒擺著。隻是我有個疑問,這麼突出的人物和故事,你是怎麼知道的?而且了解得這麼清楚。
盈盈說:你問得對,世上的事就是這麼奇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這樣的人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菁菁驚訝地瞪大了一雙秀眼:老師?你寫的原來是老師,老師果然是為人師表,做人楷模。
德仁淡淡一笑:菁菁,孝敬父母人之常情。親生父親,我當然應該孝敬;我既然做了上門女婿,對嶽父自然要像親生父親一樣孝順。
菁菁說:老師品質就是高尚,隻是作者和她的丈夫作為反麵典型作對比,你又是怎樣找到這樣的材料?
盈盈不好意思的:慚愧,不用到處去找,我和愛人甘心情願做反麵典型。
菁菁莫名其妙的:師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啊?
說到這裏,盈盈也就毫不顧慮說起事情的原委:我和愛人確實是把公公婆婆趕出家門了,老師把這件事情寫成文章送到我家裏,我們起先是惱羞成怒,後來還是幡然悔悟,改過自新,把公公婆婆接到西安來過春節。
菁菁說:師姐和愛人也成了孝敬老人的典型了,那麼這篇小說就沒有反麵人物了。
德仁說:正麵人物和反麵人物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正麵人物也有缺點,反麵人物也有優點,而且他們也會發生轉化,反麵人物會變成正麵人物,正麵人物也有可能變成反麵人物。這就是辯證法,生活是這樣,小說也是這樣。
菁菁若有所悟:哦,原來如此。
德仁說:菁菁,你有許多誤解,小說裏的人物並不等同於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小說的人物有原型,但是也有許多虛構的東西,這個人物應該比原型更豐滿,更突出,更有典型性。所以,盈盈小說裏的主人公並不等於我,小說裏的“我”也不完全是盈盈,不過采用第一人稱創作罷了。
菁菁恍然大悟:師姐,對不起,我把你們兩口看成反麵典型了。
盈盈一臉嚴肅的:菁菁,這不存在對不起的問題,我能夠把自己大膽地寫進小說裏,就說明我已經正視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勇敢地改正了錯誤。我覺得要當一個作家,必須具有高超的寫作技巧,更應該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
菁菁取出她的作品,誠懇的:師姐,你比我早學半年,認識水平就是高。我胡謅了一首小詩,朗讀出來,請你和老師批評指正。
站在月亮上唱歌
在月光如銀的晚上,
我輕輕唱一首憂鬱的歌。
爸爸說別唱了,
唱得心裏酸酸的。
媽媽說別唱了,
有啥委屈你對我說。
我卻流著淚,
繼續唱憂鬱的歌……
朦朦朧朧中,
我變成長翅膀的天使,
飛向浩瀚的太空,
站在月亮上唱歌,
歌聲融在皎潔月光裏,
飄蕩在廣闊的銀河……
德仁說:這首詩寫得很美,很傷情,可是我看不出你為什麼憂鬱。正像辛棄疾說的那樣,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盈盈笑嘻嘻的:我知道菁菁為啥憂鬱,是不是沒找到合適的男朋友?還是和男朋友鬧了矛盾?你告訴我,我給你做參謀。
菁菁把嘴一撅:師姐,人家還沒有對象,和誰鬧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