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多年之前,我們的祖先出現在九州大陸上,他們相互幫助,共同抵抗野獸的捕食,同時又反過來捕食野獸,漸漸地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部落,位於華山和下水之間。
直到有一天出現了兩個頭領,一個叫炎,還有一個叫黃,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部落發展壯大,不斷的融合了其他的部落,最後他們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叫做炎黃的超級大部落。
我們的祖先都生活在一起,依靠著這兩位首領的帶領,祖先的日子越來越好,學會了耕地、做飯,甚至織布、煉藥,他們不再衣不遮體,吃得飽、穿的暖,生病的時候也有機會活下去。
可是這樣的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他們發現人越來越多,吃的,穿的,用的越來越緊張,部落的領袖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祖先不斷的遷徙,他們的足跡遍布了整個九州大陸,或多或少,每一個地方都生活著這些來自於炎黃部落的人。
子午嶺,位於九州大陸的北方。
山腳的南側有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的村莊,東西不足二裏路,南北不足一裏路,站在村莊的最西邊大聲喊上一句,最東邊的村民一定能夠聽的清楚。
整個村莊,總共不到百十戶人家,據說都是一個姓吳的武將得罪了貴人逃避到此留下的後代,所以小村莊被稱為吳家莊。
整個吳家莊四周環繞了森林,除了北邊一條上山打獵的路,還有一條外出的路,再無其他的出處。
吳家莊的人和別處的人不一樣,他們從來不種地,因為確實沒有可以種地的地方,整個村莊的生計來源都是上山打獵或者采集菌菇野果,要麼自己吃,要麼趁著趕集的時候外出到一處不算太近的鎮上換取所需的生活用品。
他們把子午嶺稱為後山,不過後山到底有多高,到底有多大,從來沒有人知道,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走到山頂或者看見過山頂所在。
整個吳家莊,除了不種地,村子小了點之外,其實和任何一個村莊沒有多大的區別。
男人負責重活體力活,承擔著上山打獵的重任;婦女們負責家務,也總是三三兩兩的結伴在相對安全的範圍內采集菌菇野果,有時候也帶著自家的孩童一起幫忙,閑暇的時候就是在門口曬曬太陽,念叨著張家長李家短;村裏的孩童總是結伴在一起鬧著玩耍,有時候膽大一點的在溝渠、山林之間亂串,大人們也是習以為常。
吳老三是吳家莊的一個普通老漢,非常熱心的一個人,在村裏是個輩分有些高的人,因為輩分高,平時沒有人直接喊名字,村裏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他的名字,喊得多的是三伯、三爺甚至三太爺爺,打獵經驗豐富的老漢,對於那些生活有困難的村民,上山打獵收獲的好的時候總是分一些給他們,是個人緣非常好的人。
吳老漢雖然普通,但是又有著不普通的地方,吳家莊大部分人能活到六十歲已經算是一個非常長壽的年齡。吳老三這一年已經活到了七十三,身體還是非常的硬朗,時不時的還上山打獵。六十歲出頭的時候竟然還生了個兒子叫做吳天,今年才不過十二歲。
吳老三六十歲大壽那年,本就十分孝順的大兒子吳法為了慶祝父親這難得的大壽,帶著父親出了一趟遠門,不僅出了吳家村,還出了所屬的小鎮,到了一輩子沒去過的縣城見識了一下世麵,這一路走的吳老三十分的開心,心想著這輩子總算去了一趟縣城,看到了不曾見過的很多的新鮮東西,吃上了一些沒見識過的美食,一直念叨著,這輩子值了。
父子倆開開心心的趕著驢車從縣城回來的路上卻發生了意外,遇到了一個滿身是血,奄奄一息的姑娘,本就熱心腸的父子倆眼看著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放著不管,這姑娘肯定是要丟了性命,父子倆商量了一番之後還是決定把姑娘帶回了家。
獵戶家本就習慣存放著一些治療外傷的藥,在吳法媳婦的協助下,給姑娘上了藥,一段時間的修養之後,姑娘的情況也逐漸好轉起來。
雖然自始至終吳老三也沒問出姑娘是哪裏人,為何受傷,不過一向忠厚老實的吳老三還是一直悉心照顧姑娘,經過大半年的修養,姑娘恢複了正常,模樣非常俊俏,一看就不是吳家莊能夠養出的姑娘。
除了過去的事情姑娘不願意提及,姑娘與整個吳家莊的村民相處的都很好,吳家莊的精壯小夥們都很是惦記,做夢都想娶到這個俊俏的姑娘,雖然吳家莊的人數有限,適婚青年更是沒幾個,不過吳老三家每天都是提親的人,每次吳老三征求姑娘的意見的時候,姑娘總是笑而不語,沒有應下任何一家,即使是村裏最富貴的吳富貴家的那個長相清秀,愛讀書,脾氣性格都非常好的老二。
這一天吳老三急了,為了姑娘的婚事著急,這麼好脾氣的人也是發了一通的火。
最後姑娘也被逼急了,說了,命是吳老三給的,嫁人隻嫁吳老三,六十歲的老人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出,老臉羞的通紅,離家去林子裏打獵,幾天沒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