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山救人(1 / 3)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憩山,高不過百丈,方園隻有十裏,雖無常年的雲遮霧罩,倒也峰奇嶺峻,萬木蒼鬱。半山腰的白鶴觀,據說曾有真人在此飛升登仙,曆史上黃冠雲集,鼎盛一時。

日往月來,時移世易。如今早已盛況不再,落得個樓傾殿塌,兔竄雉飛。

天下道觀分為兩種,一是子孫廟,二是叢林廟。子孫廟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廟產可以繼承,有專屬的門派;叢林廟不允許收徒,廟產不能繼承,屬於天下所有道眾共同所有。

白鶴觀屬於子孫廟,當家道長為憇山派第六十八代傳人李會明。

孑然一身的李道長七年前不知從哪抱來剛出生不久的李弘景,撫養不足五歲,自己卻離觀出走了,雲遊不知所蹤,至今杳無音信。

山裏的日子平平淡淡,更懂春暖冬寒。師傅一去兩年多,當歸不歸,小弘景想念師傅的心情愈加強烈。

恰逢仲春,天剛露白,七歲的李弘景側躺在觀前青石條上,胖乎乎的右手托著圓嘟嘟小臉,嘴裏幹嚼著枯幹的老人參,偶爾瞄一瞄前方與外界唯一相連的青石小徑。

起風了,風很大,吹得高大茂密的鬆樹林嘩嘩作響。

“怕是要下雨了吧?!”李弘景懶懶起身,打算就此回觀。

路口冒出一個戴著眼睛斯斯文文的中年人,胳膊底下夾著公文包,滿臉通紅,氣喘如牛,像是跑著上山的。

“請問……請問李會明道長在嗎?”

來人步履艱難地走到跟前,一邊問,一邊掃視四周,瞧著破敗不堪的道觀,微微蹙眉滿懷心事。

“師傅出去兩年了,啥消息沒有呢,請問您是?”

“不在啊,壞了……唉,這可咋辦?……咋辦啊?”

中年人傻愣愣杵在當地,焦躁不安地自說自話,像是沒聽到李弘景的提問,。

李弘景打小就被師傅教育要心靜如水,處事不亂,見中年人如此神態,不屑地撇撇嘴,也不想再理會,轉身要走。心裏惦記著把不久前才晾曬的衣裳收起來,風越刮越猛,抬頭望望天,烏雲開始聚集,看樣子,雨馬上會下來。

“小……小……小師傅,你會看病嗎?”中年人尋人不遇,心中甚是不甘,踟躕片刻,隨口一問。

“看病?會那麼一點點!”李弘景回答得非常幹脆。

聽說李弘景會看病,中年人稍稍露出一絲尊重,上下打量著李弘景,眼神充滿期待又飽含質疑。

“小師傅,是這樣……我們鎮長帶隊下鄉,走到你們這兒,突然說自己惡心腹脹,全身病痛,還冷汗不止……後來越來越嚴重,一時清醒,一時糊塗……現在躺在老鄉家。聽村裏人說,李道長醫術非常高明。既然李道長不在,是不是可以請你去瞧瞧?”

“福生無量天尊,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請施主稍等,我先去屋裏拿幾樣東西。”說罷扭頭,依然慢條斯裏,趿著圓口道鞋,“啪嘰“啪嘰”回了道觀。

李弘景說話不緊不慢,表情非冷非熱,中年人心裏有些不爽。小道士看起來不過六、七歲,普普通通,也不知醫術怎麼樣,可這副超然物外的做派,讓本就心慌意亂的他更加著急抓狂。

中年人名叫王耀仁,半年前才當上柏坊鎮辦公室主任,窮苦人家出身,少時喪父,體製裏摸爬滾打十多年,沒關係,任勞任怨,飽受人情冷暖。原以為隻能一輩子當個普普通通的基層幹事,沒想到被新來的鎮長看中了,立馬被提拔上來,正滿腔熱血,準備一展平生抱負,誰想到眼目前出了這檔子事。

“要是鎮長出了意外,自己這個辦公室主任自然會跟著倒黴。到時,來自方方麵麵的責難……”王景仁越想,心越亂如麻。

天色漸漸變暗,開始有雨粒兒稀稀拉拉往下掉,很快就暴雨如注,伴隨陣陣驚天動地的電閃雷鳴。王耀仁轉瞬間被澆了個透身涼,濕淋淋衣服緊貼身上,冰冷寒意難受地往骨子鑽。

好在沒等久,李弘景戴著大大鬥笠,披著長長蓑衣從道觀裏出來了,懷裏揣著個暗黃色的布袋,還給王耀仁帶來一把很有曆史感的赭紫色油紙傘。

兩人頂著狂風驟雨,踩著滿地積水,跌跌撞撞下山了。

山腳黃泥塘村村民李廣壽家的偏房裏密密麻麻擠滿了人,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床上躺著的劉鎮長身上。剛過不惑之年的劉鎮長麵色蒼白,呼吸短促,口唇有些發青發紫,軀體還不時抖動幾下。

“李叢江,你這老東西,再好好想想,一定要想出個法子,鎮長要是出了意外,我他娘的扒了你的皮!”

說話的是站在床頭的柏坊鎮農機站郭福林站長,他是王鎮長這次下鄉的主要隨從,跟王鎮長又是高中同學。黃泥塘是他的扶貧對點村,跟大家混得熟,在當地還蠻有威望。

“郭站長,這不在想嘛,可王鎮長這病,咬手啊!”李叢江是附近唯一的村醫,據說很有些本事。此時半坐在床旁的短腳竹椅上,臉露難色,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