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三十九章 天下大勢初定,伏羲女媧政權…(1 / 2)

大巢國四年夏中,大巢國的漢字讀本隨著貿易的腳步傳了出去,這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將來在華夏的大地上,到處都是說漢語寫漢字的人。

雨季終於來臨了,大雨傾盆,持續下了很多天,之前幹涸的河道再次蓄滿了水,巢湖裏的水位也再次漲了上來,隱隱有溢出之勢。

任黃巡視湖岸,隱隱感覺不妙,照此下去,自己費盡心思才建成的聖巢城將會淹沒於洪水之中。

於是發動子民取附近山石泥土於巢湖東岸修築堤壩,以備不時之需,往來運輸山石泥土的牛車絡繹不絕。

任黃親自站在堤壩之上指揮工作,康美眉也在堤壩之上吹奏著動聽的曲子,以減緩一眾子民的疲勞與煩悶,大水即將淹沒他們幸福的家園,心情肯定煩悶,有了音樂的洗滌,心情倒是平緩了很多。

北方的華胥國,有蟜氏,有鹽部落都不好過,根據調查的情報,這一次的降雨帶主要集中在陝西東部,河南大部以及安徽大部。

留居陝西西部的魁隗氏,孔雀部落,太一部落以及古越國,都算是相對安全,沒有什麼大的變動。

這也讓任黃鬆了一口氣,看來這次並不是滅世大水,想來過幾天就會安全了,本著堵不如疏的四字方針,任黃終於將巢湖區域穩定了下來。

有往來商隊傳言,華胥國留守祖地的魁隗氏借助華胥國學自大巢國的各項技術,聯合赤水氏,一鼓作氣統一了今甘肅東部,陝西西部,貴州北部以及重慶一帶。

其勢力範圍一度達到最大,遂宣布脫離華胥國,適逢華胥國洪水泛濫,而魁隗氏卻風調雨順,自稱有火神護佑,自號炎帝,此炎帝非後世神農氏,是為第一代炎帝,自任部落聯盟大酋長,以薑水為部落聯盟中心,薑水即今陝西寶雞一帶的清薑河,沿用大巢國姓氏之法,自姓薑,名魁隗。

薑魁隗這個人能力非常出眾,懂得借勢,並為自己造勢,以自己的能力征服赤水氏,一時間勢力大漲,這才有力量統一了大片的區域,再加上學自大巢國的技術以及製度比較先進,一時間威望日盛,隱隱形成與華胥國抗衡之勢。

留在華胥國的魁隗氏一支,感覺無顏麵對華胥,華胥國轄下葛天氏,陰康氏,柏皇氏也開始排擠魁隗氏,魁隗氏無奈離開華胥國,一路向南發展。

大批魁隗氏族人途徑大巢國,任黃雖然對這些人有些意見,但是本著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心態,沒有為難他們,但是魁隗氏到底是一個比較厲害的族群,還是要防患於未然,便命矛兵一路監視,直至離開大巢國範圍。

這一支魁隗氏造木筏橫渡長江,抵達江西一帶,依靠先進的文化技術迅速統一了幾個部落,然後在江西一帶站穩了腳跟。

華胥國受到炎帝薑魁隗的威脅,被迫向東部發展,有蟜氏本就與大巢國關係密切,與同樣和大巢國關係密切的華胥國一拍即合,並入華胥國,成為華胥國手下的一員。

華胥國轄下葛天氏一路東征,抵達窮桑一帶,今山東曲阜附近,與九黎國對峙,暫不能進,柏皇氏一支南進至今河南駐馬店一帶駐紮了下來,栗陸氏向東南進發抵達今河南商丘一帶與葛天氏一起對峙九黎國。

發明出五弦瑟的朱襄氏見有蟜氏並入華胥國,隨即也宣布並入華胥國,至此,華胥國基本占領了整個中原地區,這也便是華夏二字‘華’的由來。

古越國逐步統一了江蘇浙江一帶,北與九黎國對峙,西與魁隗氏江南一支抗衡。

泰一氏利用神學之說,逐步統一了湖北大部與湖南一帶,西臨薑魁隗炎帝組織,東臨魁隗氏江南一支,一時間苦不堪言,東皇太一便以大巢國的附屬國自居,魁隗氏也不敢動他,倒也安穩的存在了下來,後世被楚地譽為最高神。

湖北荊州雲夢澤一帶有雲中氏也受炎帝威脅,遂與泰一氏聯合,雲中氏首領也嫁給了東皇太一,其聯盟關係更是牢不可破,因緊挨大巢國孔雀城,倒也樂的自在。

大巢曆十六年春,任黃立於城牆之上,遙望遠方,不由發出一聲長歎,36歲了啊!自己的到來到底還是影響到了曆史的進程,但至少目前大勢還沒有脫離曆史的軌跡,他不希望將來的華夏因為自己而不複存在,他要做的是讓華夏的文明源遠流長,讓華夏的子民更快的實現未來美好的國度,實現未來的中國夢。

大巢國的子民經過任黃的鼓勵生產政策,終於突破了一萬五千人,主要分布在聖巢城,孔雀城,鹽城,兵城,以及城池附近的一些種植作物的村莊,工業生產主要還是分布在城內一片區域,由城主直接管轄,城內其他區域分住宅區,貿易區,教育區以及娛樂區,這些地方隻有少數的維持秩序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