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第四十九章 帝俊南遷戰九黎,請雷神聖皇爭…(1 / 2)

大巢曆20年冬,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任黃一度懷疑是不是又進入了冰河世紀,隨著各部落的商隊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消息,任黃不得不確認氣候確實是變了。

後世,安徽這個地方很多地區基本是不供暖的,這也代表著這個地方冬季的溫度應該不至於太低,但是這個冬天,根據子民們的反應,確實有些冷了,任黃不得不命令鑄造坊加緊鑄造火爐。

大巢國尚且如此,更不用說處於中原地區的華胥國,刺骨的寒風瘋狂的肆虐著,黃河兩岸都結了厚厚的冰層,正在開采的煤礦也不得不分出一些供華胥國使用,在大巢國的幫助下,華胥國倒是還能過的去。

任黃建議華胥國一定要小心監視九黎國的動向,畢竟九黎國被古越國趕到山東北部一帶,已經沉寂了這麼多年了,在如此嚴寒的刺激下,難免做出一些瘋狂的舉動。

葛天氏奉命無時無刻的監視著九黎國的一舉一動,作為華胥國與九黎國之間的緩衝地帶,葛天氏不得不打起精神,以防備極有可能發生的衝突。

這一日奉命刺探情報的戰士來報,山東半島以北的海麵上,已經連續漂過來了好幾波大船,每一艘大船之上至少四五十人,這一波波算下去,估計已經超過了兩千人,他們在山東半島北部沿海地區駐紮了下來,並開始建造城池。

有這麼大一股力量南遷,而且文明明顯非常先進,葛天氏也是大吃一驚,急忙上報給了伏羲和女媧,而伏羲和女媧也將這件事情轉告給了任黃。

任黃乍一聽到此消息,也是大吃一驚,這到底是哪個族群,所造大船可以渡海,而且還懂得建造城池,其他文明估計也不會太差。

這群人由北而下,經過渤海灣,抵達山東半島一帶,這麼說,這個文明之前至少是生活在今遼寧一帶,思及此處,任黃決定親自去探查一下。

囑咐燧明與任義坐鎮聖巢城,自己腳踏大劍,迅速的向東北方向飛去,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任黃飛的很高,俯瞰大地,沿途之上,一個個村莊逐漸成形,這應該是九黎國的子民,看村莊密度,九黎國人口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荒野之上,也有種植一些冬小麥,證明九黎國的農耕文明也發展的較為成熟了,看情況,食物應該不會短缺。

複又向北飛了一段距離,便已抵達今山東半島的北岸,果然成群的人們或抗或抬,運輸著大塊的條石,不遠處的高山底下,也有部分人群在開采著石塊,看到此景,任黃不由有些驚歎,不要小瞧原始古人,他們進步的並不慢。

剛要準備下去查看一下情況,一陣喊殺聲止住了任黃下降的腳步,南方不遠處,一隊將近500人的戰士手持兵器正在向這邊衝殺過來。

號角低沉的聲音響起,正在勞作的人們,迅速放下手底下的工作,跑到一座臨時建築跟前,隻是片刻時間,便已裝備完畢,迅速排成了攻擊隊形,前排的戰士們,左手持巨大的盾牌,右手緊握長槍,虎視眈眈的注視著衝殺過來的人群。

後排的戰士們已經搭起了弓箭,集體進行了一次齊射,衝過來的人群,頓時傷亡一片,連忙止住了前進的步伐,後退到弓箭射程以外注視著這群不速之客。

任黃知道這群人應該是九黎國的戰士,有人入侵他們的地盤,他們自然不會不管,但是很明顯,他們的第一輪攻擊失敗了,本想打入侵者一個措手不及的,奈何入侵者訓練有素,倒是平白增加了一些傷亡。

隨後奇怪的聲音響起,幾十頭野牛瘋狂的衝向嚴陣以待的戰士們,前排戰士低著頭彎下腰,將大盾緊緊插入地下,右手的長槍斜插在地麵之上,槍尖向前麵探出一段距離,很明顯是準備硬抗的架勢,任黃大概掃了一下這些戰士,身材普遍比較高大,身穿厚厚的皮衣,更顯得魁梧了很多。

隨著野牛的嘶鳴聲以及大盾被撞擊到的砰砰聲,雖然也偶有戰士被撞翻,但是整體陣型卻未曾出現一點慌亂,任黃不由佩服萬分。

最前排衝過來的野牛,受到長槍的刺殺,已經集體摔倒在地上,後麵的野牛見此情景迅速向兩邊逃亡,明晃晃的長槍就在前麵挺立著,他們也不想就這麼撞上去。

九黎國的戰士們自然大吃一驚,他們引以為傲的野牛陣就這麼敗了下來,一時間,目睹敵人整齊的隊列,諸多戰士均不敢向前衝鋒。

而這邊剛剛駐紮此地的戰士們,卻是發起了衝鋒,隨著弓箭不斷的射擊,以及前排挺著大盾,邁著沉重步伐的戰士的大吼聲,九黎國戰士有些膽怯,嚐試著突殺了幾次,卻未能傷到敵人分毫,各種攻擊手段均被大盾擋了回來。

麵對無法戰勝的敵人,九黎國戰士意誌力開始崩潰,四散逃亡而去,這邊南遷過來的戰士追殺了一陣,俘虜了大批敵人,便停止了追殺。

將武器集體堆放於那座臨時建築,帶領著剛剛俘獲的九黎國戰士繼續投入城池的建造中,他們應該也知道,必須要有一座城池做為根基,不然,一切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