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第13章 第十二章(1 / 2)

周三,大提琴老師依照約定來學校,開始了第二次的全員到齊正式大排練,這次主要一起細摳b段。

b段整體是agitato(激動的、驚惶的)小調,主角是鋼琴。這段的鋼琴調性不明顯,織體非常複雜,節奏自由,突強突弱的對比反差大,以不悅耳的非功能和聲為主,沒有律動、沒有呼吸,狂風驟雨砸在琴鍵上,夾雜大提琴陣陣急促漸強又倏忽消失的迭起,像是來不及伸手抓住轉瞬即逝的回憶。繼而在某個爆發後突然沉寂,留下無盡的空白,許久後小提琴隱約一點長長的顫音發著抖,微弱得幾乎聽不見,像是嗚咽。

把鋼琴當“打擊樂”使,在低音區不論音準地砸,用上全身的力量,爆發出混沌的聲音,這在鋼琴作品裏並不算新鮮,但還是非常考驗鋼琴演奏水平的。這個爆發需要一長段急促的不和諧音程從弱至強、雜亂又有序地在琴鍵上狂風似地遊走來蓄力,聽起來很暴力很瘋狂。

獨自掙紮著的鋼琴,又很孤獨。

不過再怎麼難,邢樅的水平彈它還是綽綽有餘的。

可以肯定的是邢樅一定很愛鋼琴——盡管他的微信名叫“不想彈了”,但是他很愛鋼琴,很愛舞台,很愛把手放上琴鍵便置身另一個世界的瞬間。

通過文字、視頻等形式去了解某個時期的音樂風格或者某個作曲家的創作概念,總會存在局限性,想要真正穿過千百年的風直接觸碰到那個時代的音樂,唯一的辦法還是用自己的雙手彈奏。

然後你就可以通過琴鍵感受到每個音符的心跳,它或許譜寫自兩三百年前,但經由無數個鋼琴演奏者雙手的傳承後,這份跳動早已永垂不朽。

當然,現在他正在演奏的作品,作曲者並不是兩三百年前的音樂家,而是還好端端站在他身邊的小葉兜。可一樣的,沒有什麼能比演奏一個人的作品更能走進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了,這種通過演奏作品來了解對方的方式實際擁有著超越文字與時間的浪漫,無論作品青澀還是成熟。

雖然葉兜隻將這一歇斯底裏的鋼琴段落,解釋成“音樂會嘛,寫得暴力一點會顯得更厲害一點”。

大提琴老師在這一段的戲份也不多,所以練好了和邢樅的配合,也就沒什麼事了。小提琴更是隻有一聲“嗚咽”,其餘時間全部偃旗息鼓,兩個樂器沉默地看著鋼琴自己將自己燃燒成灰燼。

然後三個人一齊為邢樅鼓掌。

大提琴老師離開後,他們三個照舊結伴去吃飯,不過這次去的是食堂。路上,葉兜比起平常稍顯沉默,看著有些心不在焉,封石扯了幾句淡也沒把她的魂扯回來,還是邢樅一句“想什麼呢”才讓她回了神。

“邢樅”這是邢樅禁止她稱呼“學長”以來,她第一次真正直呼邢樅大名,“之前的音樂會,你有為別的作曲係學生演奏過作品嗎?”

“嗯?”沒太想到她會問這個,邢樅說:“去年隻有一個人找過我,但是忙,推了。今年隻有你。”

“哦”

“感謝葉兜同學給我登上舞台的機會。”邢樅逗她。

葉兜這才笑了,撓了撓頭。

撓完頭,葉兜又沉默了一陣,才再次開口:“我才是最要感謝你的,真的很榮幸能讓你演奏我的曲子對不起,我是不是說過太多遍了。隻是剛剛你彈得太精彩,我有點回不過神來。”

她覺得自己說謝謝說得有點煩人,但是心裏還是止不住地,感到感激和愧疚。

邢樅沒有為其他作曲學生演奏過,所以這次音樂會將會是他首次演奏學生作品。

雖然他又忙又低調,但在學校確實很有知名度,而找他演奏作品的人不多的原因,與其說是“不敢”,不如說是覺得自己不夠格。荊音鋼琴係的學生都很優秀,隨便找一個人的水平彈學生作品都綽綽有餘了,實在沒必要找忙得學校裏都不怎麼見的著人影的邢樅。

而她真的,幸運。

一開始她擔心,邢樅第一次在大家麵前演奏學生作品,而她這作品實在不算多麼優秀,會不會牽連邢樅,讓他沒法表現出自己的水平呢?期待他的人肯定很多,如果因為自己的作曲水平不夠,讓他沒能收獲應得的掌聲,怎麼辦?

可排練後,她才明白自己的多慮。因為什麼曲子在邢樅手上,都能給他彈得至少添了20分。

邢樅說:“你記得嗎,假期的時候我剛彈下這首曲子,給你發了視頻。”

“記得的。”

“那時候我沒能領會b段表達的情緒,以為是很高亢激昂的氛圍,所以彈得很澎湃。”到了食堂開始排隊,邢樅站定,“發給你以後,你告訴了我你寫這一段的想法,我才明白是我理解得太淺了,原來這掙紮的一段這麼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