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深吸一口氣,目光誠懇堅毅:“諸位,朕知道現在京師的形勢不太好,但反過來看,闖賊軍隊的情形就一定好嗎?”
崇禎頓了頓,說道:“關中之地是闖賊的大後方,他們一路行軍速度太快,已經遠離關中,後勤肯定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這是其一。”
“第二點,闖賊一路攻伐,途徑上投降的明軍甚多,闖賊率主力進京,大同、宣府、山西等地駐紮的軍隊多為明軍降將,他們意誌搖擺,使得闖賊的後方更加不穩固,糧草調配遲滯的更多。”
“再看京師,雖然軍力比不過闖賊,但我大明經營北京城已經二百餘年,曆代皇帝都在不斷加固北京的城防、囤積物資,北京的城牆足以抵擋任何軍隊的進攻!”
“而且,我們的軍糧足夠兩個月的消耗,我們耗的起,闖賊卻耗不起,這就是我們的優勢。”
以前北京需要給全國各地的軍隊撥發糧草,主要是北邊重鎮和山海關。
現在大同宣府都投降了,崇禎自然不會再撥付,而山海關吳三桂的遼餉……
崇禎都給吳三桂封王的利益了,克扣他一年軍餉怎麼了……
再加上崇禎控製了運河,打擊了晉商,前段時間加緊北糧南運,現在京師的糧草還算可以維持兩個月的時間。
崇禎分析完敵我形勢,將手按在桌子上,目光灼灼地看著圍攏一圈的十人,語重心長地道:
“諸位,京師的勳貴已經被朕清除了一個遍,你們要努力呀!”
聞言,眾人頓時都抬起了頭,看著崇禎肅穆的表情,內心湧動。
黃得功、周遇吉等忠心耿耿之士自不必說,高傑、唐通、劉良佐等人也都很心動。
雖然之前他們名為明將、實為軍閥,割據一方是真,但實力弱小也是真。
雖然割據一方,但他們的實力是根本無法與李自成、張獻忠、左良玉等人相比的,根本就沒有稱帝的野心。
他們的命運隻能是等著被大的勢力吞並,或者主動投誠、寄人籬下、受到猜忌……
所以打贏這一仗,躍升為大明的勳貴階層,才是他們最好的結局!
“諸位還有什麼疑問嗎?”
崇禎環顧一周,沉聲問道。
幾人互相對視一眼了一眼,一齊躬身抱拳道:
“謹遵陛下安排!”
“好!我們現在正式開始這次北京保衛戰的部署!”
崇禎朗聲說道:
“目前闖賊勢大,我軍勢小,必不可與其進行野戰!京郊各軍隊應立即入城,分防各城門,堅壁清野、堅守不出,依托北京堅固的城牆,逼他們打攻堅戰,消耗他們的士氣和力量。”
“我們的目標是至少防守半個月的時間,根據我軍的實力,完全可以辦到!這是北京保衛戰預想中的第一個階段。”
“半個月後,山海關的吳三桂和荊襄的左良玉,按照計劃會從南北兩個方向加入戰場。”
“屆時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切斷闖賊與居庸關的聯係,斷其後路,左良玉攻下守備空虛的保定,與我們一起,將對闖賊軍隊形成三麵合圍之勢。”
“那個時候,闖賊糧道被斷,又對我北京城久攻不下,士氣必然低迷,也就進入了北京保衛戰的第二個階段,反攻!”
“等各方軍隊到齊,我們將走出北京城,在曠野尋機與闖賊疲乏的主力進行最後的決戰!中原定鼎,隻此一戰!”
崇禎從大的戰略層麵描繪了一副戰爭圖景,包括計劃執行會取得的預期效果和各階段的目標,看著長桌上的地圖,久經沙場的幾人瞬間就懂了崇禎的意圖。
按道理來看,計劃完全可行。
同時,在場每個人的腦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浮現起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麵,這次大戰,幾乎彙聚了中國全部的力量,必是驚天動地、永載史冊的一次大戰役。
也是改變中原現有格局,關係幾人飛黃騰達的大事件。
眾人的呼吸都粗重了幾分。
頓了頓,崇禎又說道:
“朕宣布,這次北京保衛戰的最高統帥為王家彥,朕任他為京師總兵官,總督京師的兵力調配!”
王家彥聞言半跪於地,抱拳道:“臣領旨!”
王家彥在寧武關的行動已經在明軍中傳開了,不僅振奮了軍心,更使王家彥自己得到巨大的聲望。
對於王家彥的能力,其餘人是不懷疑的,再加上王家彥還是兵部尚書,在朝任職多年,無論軍事還是內政都是一把好手,更是崇禎一手提拔重用的,他來擔任京師總兵官,其他人都是早有預料。
崇禎點了點頭,示意王家彥平身,又接著道:
“任黃得功為龍虎將軍、丁偉為定國將軍、唐通為昭勇將軍、高傑為懷遠將軍、王國興為昭毅將軍、劉良佐為定遠將軍、秦良玉為明威將軍,各率本部入京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