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即便是在偏遠的蓮花縣,多少也能感受到一些發達氣息。
前天王甜同劉猛進城賣野味的時候,就特意留意了一下。
縣城的居民,穿戴已經偏港風了。
男的留著大背頭,鼻梁上架著一副癩蛤蟆眼鏡,身上穿一件大花格子襯衣,再配上一條寬鬆的牛仔褲,騎著平把自行車往那裏一站,活脫脫一個郭富城再現。
年輕愛美的女人更不不甘落後,黑白電視機的興起,讓姑娘們多了看外麵世界穿著打扮的機會,頭發燙起了大波浪,上身穿一件寬大的火紅的蝙蝠衫,下身配一身緊身的踩腳褲,再穿上一雙幹淨潔白的白色旅遊鞋,挎著小包往大街上那麼一站,就是一道耀眼的風景。
如果能在縣城裏居住的話, 趁著經濟複蘇的大好時機,從南方倒騰服裝來售賣,倒是好買賣一樁。
可王甜她一不能在縣城居住,二來家裏有兩個孩子要照顧,再就是,她現在手裏就那麼一點點錢, 就連去南方的路費都不夠用。
在九零年代,自行車成為當下最為主要的交通工具,縣城上班一族,多數使用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村裏手頭稍微寬裕的人家,家裏也會添置一輛大金鹿。
當時的自行車樣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平把自行車,另外一種就是大彎曲把。
平把自行車騎起來輕巧不費事,在縣城平坦馬路上行走,很是省時省力,可要是在凹凸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自然還是大金鹿合適了。
如果有資金,這個時候倒騰自行車在縣城售賣,倒是一件非常賺錢的門道。
隻不過,在當時的年代,這些貨源都是上邊部門統一安排,在縣內、鎮子內設置供銷社,如果個人倒騰這些物品的話,極有可能戴上一個“走私”的大帽子。
王甜自然不敢。
好不容易重活一次,她得愛惜著這條小命。
思來想去,發家致富這件事,還得從小打小鬧做起。
農村的經濟雖然不發達,但是有一個城裏人無法擁有的先天條件。
莊戶人家家裏有地,村莊又背靠著大山。
地裏菜,糧食,還有家裏養的雞鴨,山上的野味,這些都可以拿到縣城去賣錢。
王甜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
前天她同王猛兩個人到山上去,套了好多野兔扣子。
想著以來套點野兔給孩子補身體,二來也好賺點油鹽錢。
這兩天隻顧著賣野味,搬家的事情了,竟然把這件事情,忘的一幹二淨了。
想到這裏,王甜頓時眉開眼笑。
事不宜遲,她得趕快進山看看去!
王甜三兩下把碗筷清洗幹淨,把院子稍作整理,急忙招呼著小胡子。
六歲的小虎子,在嫂子楊麗華的細心照顧下, 個頭足足比五歲的小春和小秋,高了一頭。
“虎子,姑姑要出門一趟,你在家裏,帶著弟弟和妹妹玩啊。”
小虎子不舍得姑姑呢。
在小虎子看來,姑姑長的跟仙女一般,比電視裏唱歌跳舞的阿姨還要好看!
從王甜回到家,小虎子就膩歪在王甜跟前。
剛剛王甜蹲在院子裏刷碗,三個小孩子在院裏玩著撿石頭的遊戲的時候,小虎子還不時抬頭盯著王甜看。
姑姑濃眉大眼,皮膚白皙嬌嫩,他就從來沒有見過比姑姑更俊的!
“姑姑,到哪裏去,我也去·····”
小虎子拉著王甜的手撒嬌。
“我也去,我也去·····”
小虎子這一撒嬌,那小春和小秋也來了勁頭,三個孩子又是抱著王甜的大腿,又是拉著她的手,就是不撒把。
“得了吧,我要是帶著你們三個小鬼頭,什麼也幹不了了······聽話,姑姑到後山走一趟,你們在家乖乖的·····”
王甜變戲法一般,從兜裏掏出三顆硬水果糖來。
這是昨天在縣城的時候,王甜特意給孩子們買的。
為了防止孩子們偷吃,王甜特意把糖果藏了起來。
“吃糖,吃糖·····”
對於村裏的孩子們來說,這些糖果可是稀罕物。
看到王甜拿出糖果,三個孩子頓時眼裏放光,紛紛跳著腳爭奪著,嘴裏高興的大聲叫嚷。
“拿好了,一人一顆,吃完糖後,都漱漱口······”
王甜給每個小手裏塞上一塊糖,愛憐萬分的撫摸著三個可愛的小臉蛋。
“我很快就回來,你們乖乖在家裏等我回來······”
原主的兩個孩子,從來都是不用操心的。
原主是典型的管生不管養類型的,這兩個孩子,從來都是自己玩自己的,照著王甜的話說,這兩個孩子,能平安活到現在,真是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