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第五十六章 夫妻同心(1 / 2)

大林村村子不大,全村總共不到一百來戶人家,也就是幾百口人。

同鴨嘴村一樣,背靠大山的大林村,村民主要是依靠著種地過日子,隨著改革開放大潮席卷而來,這個小村子也在悄悄做著改變。

有點膽量, 不甘心過窮困日子,一輩子土裏刨食的年輕人,說服了家裏的老人,帶著鋪蓋卷到遠方闖蕩去了,如同王奎這般,扔下老婆孩子,到縣城打零工做力氣活的村民,不在少數。

大多數的村民,還是老老實實經營著家裏的幾畝地,照著村民的話說,這幾畝地,雖然不能讓他們大富大貴,卻可以讓他們不至於餓肚子。

這不,正值秋收時節,在地裏收稻穀的,收玉米的,個個累的汗流浹背,腰都直不起來。

為了搶收,村民之間形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到了農忙時節,有血緣關係或者向來相處關係比較合得來的村民,兩三家形成一個小團體,幹活的時候,先緊著一家的活計幹,這樣以來,人多力量大,幹活的效率高,能趕在變天之前,將地裏的莊稼全部都搶收到家裏來。

王奎想著趁著他在家的這些時候,盡快多幫著家裏做點活,以後家裏有什麼事,還得仰仗著村裏照顧著楊麗華。

劉猛進城之後,忙乎完地裏的稻穀,王奎就跟楊麗華一起, 來到鄰居家的到玉米地裏幫忙。

王奎同楊麗華都是幹活的老手,特別是楊麗華,雖然是個女人家,但是身強力大,一雙肩膀能挑能抗,幹起活來,遠遠比勞力要強的多。

所以,即便王奎經常不在家,基本靠著楊麗華一個人,村民還是非常樂意同王奎兩口子搭夥幹活。

今年又不比往年,家了多了劉猛這個勞力,更是讓人心生歡喜。

那劉猛可是一米八的大高個子!不管是收割還是打場,那可都是一個頂倆的。

王甜同劉猛回來後,村民雖然心裏犯嘀咕,倒是都讚成這門事。

在村民看來,當年王甜嫁給劉光,那簡直是讓豬油蒙了眼,就算是當年王甜的滿臉的癩瘡,模樣有點醜,那也不至於嫁給劉光那個遊手好閑,家風又不好的人家啊!

劉光沒有了,倒是好事一樁,王甜雖然嫁過人生過孩子,可身材、模樣,遠比當姑娘的時候好的多;盡管劉猛是劉家的養子,可長相模樣,遠遠要比劉家人好的多!再者這劉猛是孩子的小叔,於情於理,都不會虧待孩子!

王奎再三解釋,那劉猛之所以跟著王甜來到這裏,不是因為王甜同他成了一家子,是那王蘭花同李巧嘴實在是容不下他們,村民才不信他的話。

就算是再容不下,鴨嘴村還有劉猛兩間破屋子,有幾畝地,這劉猛是腦子進水,跟著王甜回娘家?

當劉光扛著一根棍子,一路罵罵咧咧往大林村趕的時候,王奎兩口子,正在玉米地裏,熱火朝天的掰著玉米。

“嗨,王奎,你這個當大哥的,這回可不能再讓王甜犯糊塗了!以前王甜年紀小不懂事,被劉光那個二流子騙的暈暈轉,愣是受了這麼多年的罪!聽人家說,那劉光就是逛蕩的!他娘王蘭花跟妯娌李巧嘴,也不是什麼好人物!寧願把家裏的東西都喂豬,也不拿一星半點給王甜一家子!”

“你說氣不氣人!腦子跟抽風似的!在劉家當牛做馬這麼多年,地裏的活計都是他們兩個幹了,收的糧食都進了李巧嘴家的糧倉!吃點花生油,拿點地瓜,還得跟個要飯的似的,跟王蘭花陪笑臉說好聽的!可憐小春同小秋兩個小孩子,這麼多年,去吃少穿的,那胳膊瘦的像是高粱杆·····”

這五年來,王奎忙著在外邊賺錢,楊麗華同悶腦袋的小姑子,向來也沒有多少交集,自然也沒有多少走動。

聽說王甜的遭遇,也就是過去送了兩回糧食,也不能幫襯王甜太多。

聽了鄰居的話, 楊麗華扯著嗓門打開了話匣子。

“也該著我這小姑子熬出頭來了,那劉光在外邊逛蕩了五年,聽說死外邊了,這倒是省事的很,不然打離婚還麻煩。說實在話, 我跟小虎爹也是看好了劉猛,可王甜說了,她跟劉猛真的沒有什麼。”

楊麗華嘴裏大聲吆喝著,一點也不耽誤手裏的活計,利索的將苞米掰下來。

山區的地,都位於半山腰上,進出及其不方便不說,從播種到收獲,完全依賴於人力,是一個累死人的大工程。

就拿這收玉米來說,需要人鑽進這密密麻麻不透氣的玉米地裏,將玉米掰下來塞到尼龍袋子,塞滿一袋子之後,穿過不透氣的玉米杆地,把玉米棒子扛到地頭上,全部掰完之後,再用架子車運回家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