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4年8月11日,希爾迪王國首都希倫斯城被魯蒙軍隊接管,正式陷落。
當天晚上,留守的希爾迪外交大臣作為國王指定的談判人員,與入城的魯蒙軍隊高層接觸,希望能夠停止戰爭,讓兩國重歸和平,為此他們願意割讓已經被占領的南方大部分領土,並賠償魯蒙共和國在戰爭中耗費的軍費等等。
不過,希爾迪人提出的和平請求並沒有被接納,與外交大臣接觸的第四軍指揮官格雷尼·鮑德溫中將隻是假模假樣地應付了這個小老頭,隨後直接讓人把他送往安克頓城讓外交部的人去應對他了。
魯蒙軍隊的征途並沒有在占領希倫斯城以後就停止,第四軍隻是在此地停留修整了幾日後,便繼續開拔北上,征服還未被征服的希爾迪王國的領土,第二軍則是留在希倫斯,負責處理那些投降的希軍士兵和穩定城市秩序。
這確實是一個大問題,在希倫是城陷落之前,在首都地區投降的希軍士兵林林總總加起來居然有超過四萬名士兵,這些俘虜中大部分都是戰爭爆發後征募的新兵,並且其中軍官和士兵的對比例差距嚴重懸殊,不用說,全是魯蒙獵兵的軍官狙殺戰術的功勞。
基層軍官大量缺失換來的是士兵戰鬥力嚴重下降,連帶著戰意、士氣和紀律都都受到了影響,就算是進了戰俘營以後,因為缺少軍官的約束,士兵們相互之間鬥毆的情況也常有發生。
如此多的戰俘是一個巨大的隱患,至少在新占領區內的局勢還沒穩定下來之前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魯蒙軍隊不能輕易地就將這些潰兵釋放歸鄉,他們在回到家鄉以後,很有可能再度被迫應征入伍,成為希爾迪軍隊的生力軍。
不放回去的話,在戰俘營內無所事事的戰俘們隻會每天尋釁滋事,打架鬥毆,這還隻是小事,更要命的是,他們還有可能被煽動起來掀起暴動,帶來更大的麻煩。
放不能放,殺俘自然也是第一個被排除在外的選項,一旦第二軍敢下令將這些俘虜全部殺死,相信第二天整個希爾迪王國都會被激怒,不僅是還未被征服的區域,那些被占領區內的平民也會再次暴動起來,讓原本被憲兵穩定下來的局勢再次動蕩。
這個棘手的問題很快就被特快加急送到了查理麵前,讓將軍們行軍打仗他們在行,可讓他們搞這種和內政有關的,那可就觸及到他們的知識盲區了,因此也隻能交給國民議會,讓國民議會討論出一個辦法來。
不過這種小事完全不用讓國民議會專門討論,查理半路截下了這個問題,他隻思索了一番,便有了相應的辦法。
還是老辦法,給戰俘找點事情做。
查理是準備征服整個希爾迪王國的,再不濟也要將希倫斯以南的國土全部吞並,如此廣袤的領土自然需要城市治安部隊的維護,另外還有為了應對抵抗組織而組建的憲兵大隊,這三種單位完全可以從戰俘裏征募,把他們送到魯蒙國內的係統兵營接受軍事訓練,轉換為係統部隊,就可以為己所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