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番外(1 / 3)

時光匆匆容易過,不知不覺中,新皇登基已有數年。

按理說,新皇登基,尤其是幼主即位,權利交替之下,朝野上下難免會有一段時間的動蕩不安,然而此次卻是不同,大昌江山穩如泰山不說,繁華也一日勝過一日。

先前李熙突然宣布退位,由皇孫李磐繼位,曾引得朝中大臣群情激奮,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後來朝臣們各種法子都用盡了,見李熙還是不為所動,也就認了命了,再後來,見李磐年紀雖小,卻敏而好學,處理朝中事務一日比一日老辣,眼看著君威日盛,便又都轉了話頭,改讚李熙高屋建瓴,早早便發現了李磐有不世之才雲雲。

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李熙的選擇也不是那麼令人難以接受——李磐年紀雖小,但他十二歲之前,一直被李熙和先太子李晸當成下下一任皇帝精心培養,而後李磐因李晸去世嚐盡了世情冷暖,十三歲才在林楠的設計下重又入了李熙的眼,和幾位皇叔競爭皇位……是以除了年齡,無論從性情天分還是所受的教育來說,李磐無疑比他那些被故意養廢了的皇叔們更適合這個位置。

且李熙也擔心李磐年幼不能麵麵俱到,特意在退位之前組建內閣,任林如海為首輔,自己則隱身幕後,這般和林如海兩個一明一暗扶著李磐走了三年,直到李磐十六歲大婚之後才真正一走了之。而在這三年裏曆練出來的,除了李磐,更有誠王李資和林楠兩個,有他們的輔助,大昌在李磐的治理之下,並不比李熙在時差多少。

當然,也有美中不足之處——陛下和皇後大婚已經三年,依舊一無所出。

原本自李磐登基時開始,朝中就有人嚷著選秀,李磐找各種由子拖了又拖,可如今大婚三年無子,選秀的呼聲一陣高過一陣,各種帽子都扣了上來,李磐實在煩不勝煩,加上對皇後也沒有多深的感情,便鬆了口。

其實以林楠看來,李磐如今也才十九歲,沒有兒子有什麼大不了的?且弄一堆小妾在後院更是害人害己。

隻是以他和李資及李旬的關係,若真將這話說出來,“居心叵測”四個字是跑不了的,是以不管李磐在他麵前如何抱怨訴苦明示暗示,林楠也隻管裝聾作啞打哈哈,絕不肯在朝上替他說一句好話。

選秀的旨意一下,各地的名媛貴女雲集京城,又恰逢春闈之年,是以今年的京城,前所未有的熱鬧繁華。

如今會試已過,殿試將至,又是春光明媚的大好時節,正是京城文會最多的時候,也是“窮林”最掙錢的時候。

“窮林果然是名不虛傳,簡直是窮盡天下勝景,感覺每多走一步,眼前便換了一番景致一般,真是令人歎為驚止……此次雖未能高中,能進這窮林一遊,也算是不虛此行了。”窮林入口處,宴罷的書生三五成群的出來,口中尤議論紛紛。

“這園子可是林郎親手繪的圖紙,自然是不同凡響,且聽說這裏每年都要大修一次——待我等明年再來,又是另一番風景……啊對了,你等可知,這窮林的修建,還有一番趣事呢!”

“莫賣關子,快說快說!”

那書生笑笑,微微壓低了聲音,故作神秘道:“據說當年太上皇將京城第一園‘玉芙園’賜給了當時還是林家大姑娘的敦王妃,王妃娘娘便央了林郎,將它改建成女子遊玩嬉戲之所,京城貴女都以有資格入玉芙園一遊為榮,男子卻半步也不得入內。此事引的京城兒郎大為不滿,說憑什麼女兒家有這麼好玩的去處,他們卻沒有?又說,每逢家中姐妹出去遊玩,母親必是欣然應允,並精心準備,但自個兒出去,便要被老爹橫眉豎眼罵的‘不學好’,又振振有詞道,若是他們也有林郎親手建的園子可玩,也不用去什麼勞什子青樓畫舫了!”

一旁的書生聽的目瞪口呆:“這算什麼理由?難道他們去青樓畫舫,倒成了林郎的錯不成?”

“誰不知道這是歪理?可是一時又讓人辯駁不得,用的人便越來越多,京城少年每每一身的脂粉味兒被訓斥時,便理直氣壯的回道:‘又讓人應酬交際,又不許人去那些地方,您倒是給我找尋個正正經經聊天喝酒做耍子的地兒啊!’直叫人氣的半死。為了堵他們的嘴,老大人們紛紛去求了林郎,林郎自是懶得理會,他們便轉而去煩敦王,又讓家中女眷去求敦王妃……誰不知林郎最疼這個妹子?果然沒過多久,敦王便去戶部,將查抄的張家及其黨羽的舊宅都買了下來,又倒騰了許久,終於將附近的宅子都買了下來連成一片,央林郎畫了圖紙建了這窮林,比玉芙園還大了數倍不止呢!”

正說的熱鬧,忽然有急促的馬蹄聲傳來,眾人都是一愣,順天府早有禁令,京城中除有急報外不得跑馬,這是出了事了?

忙循聲望去,卻是幾個衣著古怪的精壯漢子正旁若無人的縱馬飛馳,路過一個騎馬慢行的錦衣青年時,還順手在他乘騎的白馬上抽了一記,白馬受疼之下人立而起,嘶了一聲衝了出去,那些漢子看著驚馬衝向人群,引的街上人仰馬翻亂成一團,頓住了馬,哈哈大笑起來。

目睹了整個過程的書生義憤填膺,其中一人咬牙怒道:“是戎狄人!真是豈有此理!”

“聽說戎狄去年雪災,草場被……”

話猶未完,便聽前麵又是一聲嘶鳴夾著驚呼聲傳來。

原來錦衣青年好容易穩住馬,正要下來,左腳才翻過馬背,那馬不知為何又突然驚跳起來,瘋狂的衝了過來,錦衣青年整個身體都掛在馬背一側,右腳卻還纏在馬鐙上掙脫不得,隻能死死抱住馬脖子,他自己形勢岌岌可危,尚還擔心驚馬撞上路人,驚慌叫道:“閃開!快閃開!”

他原是養尊處優慣了的,手上比那幾個書生還軟弱無力,被狠狠癲了幾下便脫了手,摔在地上被馬倒著拖行,讓周圍的人看的心驚肉跳——不知那馬兒什麼時候會一腳踩上去,到時便是不腸穿肚爛,也要缺手斷腳。

眾人正束手無策時,一個人猛地撲到在地上,抱住錦衣青年的右腿,短刀連續揮動幾下,終於切斷馬鐙,險而又險的避開馬蹄,滾在了一邊。

待周圍的人終於鬆了口氣時,驚馬已經拋下兩人跑的遠了,速度也漸漸慢了下來,眾人這才上前將兩人扶了起來,卻見方才上前救人的,也是個年輕書生,眉目清朗,一身半舊的青衣,起身後顧不得一身狼藉,對惹事的戎狄人怒斥道:“天子腳下也敢行凶,莫非視我大昌律令如無物不成?”

戎狄人哈哈大笑,居中一人嗤笑道:“你說對了,我們還真不知道大昌律令上寫了些什麼玩意兒。不過,若說行凶,嗬嗬……”

他接連揮鞭,抽在身側幾人的馬背上,幾人控著馬,哈哈大笑著衝了出去,他撇撇嘴,挑眉道:“這也是行凶?不過是鬧著玩玩罷了,怎的知道你們南人這般懦弱無能,還真是……”

他搖頭“嘖嘖”幾聲,扔下氣的臉色發白的眾人,打馬衝了出去。

青衣書生看著他們的背影,咬牙冷哼一聲,被他救下的錦衣青年這才上前,拱手道:“在下姓賈,名寶玉,謝過這位兄台救命之恩。不知兄台尊姓大名?”

青衣書生忙攙他起來,道:“不過是應有之義,賈兄不必放在心上,學生姓陳,名檁。”

同時亦在心中讚歎,此人容貌之佳,實在是平生少見,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麵如桃瓣,目若秋波,雖因受驚之故臉色蒼白,也難掩一身的尊貴雅致,果然是如寶似玉,更難得是心性純善,頓時起了結交之心,道:“賈兄方才沒被傷到吧?不如我送你去醫館?”

寶玉搖頭,幸好天氣尚未回暖,他穿的不少,且方才在地上拖行的時間不長,是以看起來雖狼狽,卻除了手背上幾處擦痕及右腳稍有不適外,並未傷到其他。

微微遲疑了一下,道:“隻是稍稍扭傷了腳,並無大礙……陳兄可否送我至我表兄處?我若這個樣子回府,驚著家中長輩,就是罪過了。”

陳檁自然應允。

說是送,也不是真讓人攙扶著一路走過去,兩人在路上雇了輛車,上車走了一段路便到了一處小門,打發了車夫,扶著寶玉進門,陳檁方看著周圍的景致,訝然道:“這裏怎的和……”

寶玉笑道:“陳兄猜的不錯,這裏正是窮林,我表哥在這裏有個院子,偶爾會來住上幾日,因不願引人注意,才在這裏特意開了個小門。”

陳檁心中凜然,這園子明麵上是敦王的產業,但據說也有萬歲爺的股在裏麵,便是親王也不敢說能在這裏能占個獨院……這寶玉的表哥,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能在這裏有個院子?忽然心中一動,想起傳說中那人的外家似乎是姓賈的,不由腳下微頓,有些踟躕起來。

寶玉笑道:“陳兄不必顧慮,我那表哥是極和氣的人……”他讓陳檁送他過來,自然不是因為臉皮夠厚,而是想給機會讓他見上林楠一麵,以謝他的救命之恩。

陳檁自然也明白過來,勉強笑笑,理了理衣冠,重又扶著寶玉前行,忽然又想起一事,訝然道:“林大人此刻不是應該在江南嗎?”

去年大旱,幸好林楠未雨綢繆,早幾年便開始令人廣挖深井,大大緩解了災情,加上朝廷賑濟有力,才沒有釀成大難。誰想禍不單行,今年冬天竟又大雪,天氣久久不能回暖,原本指望靠著野菜樹皮熬過青黃不接的春天的災民大失所望,不少人隻能扒開了積雪挖草根合著稀粥過日子。

偏這個時候,南邊的糧商還用各種由子漲價,地方官恨的咬牙切齒,偏又不能將這幫子“良民”宰了喂狗,隻得紛紛上書求救。而後便有林楠奉旨南下巡視的消息傳來,再然後,糧價一降再降,直到比往年同期還低了一成,而後積雪消融,地裏、山上的野菜飛快的竄了出來,這才算是熬過了一冬。

也難怪陳檁心中不解,按行程來說,此刻林楠應該還在路上才對。

寶玉笑道:“這裏麵的道道我也不懂,不過我表哥最是畏寒,以前姑父在的時候還好,姑父離京之後,便越發懶散了,去年冬天天寒地凍的,表哥窩在府裏幾乎就沒怎麼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