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1 / 3)

林楠想想果然是自己犯傻,若是一心科舉的秀才,別說讀到二十五六歲,便是讀到白頭也是有的,但是這些個可都是皇子,笑笑道:“是我糊塗了,對了,你們得了什麼差事?”

馮紫英笑道:“阿楠消息也太不靈通了,昨兒陛下了旨,從即日開始,諸位皇子中,年滿十八歲的,派往六部辦差,二殿下去了刑部,三殿下去了工部。♀另設上書房,凡年滿七歲,未及十八歲的皇子皇孫不再隻在各自院子讀書,而是每日去上書房上課,上午習文,下午習武,陛下會隨時前去探視,便是二皇子和三皇子殿下,每隔十日,便要交一篇課業上去,以備陛下禦覽。我們跟著二殿下,自然是去刑部做事。”

林楠賀了他們,催著請客,兩人笑應了。

衛若蘭歎了口氣,道:“太子殿下去世一年多了,陛下現下終於拿了章程出來,這是要將各個皇子放在台麵上,好生考量一番了。”

鑒於前朝分封諸王,各地藩王掣肘甚至造反之事層出不窮,大昌皇室子弟的安置和前朝皆不同,皇室子弟成年之後,並不分封各地,而是大多閑養在京城,雖身份貴重,但手中不得實權,且無聖旨,不得出京,隻有其中少數得皇帝信任者,方可一展所長,輔佐君王。

將皇室子弟拘在京城,諸王興兵造反之事得以斷絕,但是皇儲之爭卻激烈依舊。

當初先皇諸子皆出眾,先皇亦都盡心培養,令其入各部任職,各皇子表現不凡,兄弟間也其樂融融,先皇心中甚慰,誰知先皇病重時,諸子獠牙畢露,鬥得天翻地覆,朝野上下一片混亂,最後卻落得諸皇子“同歸於盡”,便宜了李熙這個“外人”。

許是有鑒於此,李熙深明出色的兒子隻要一個就好的道理,諸子中,他令太子早早從政,從小便教其為君之道,其餘諸子雖也延請名師,但教的多是四書五經、經史子集,隻看當初李熙曾對林楠言道“你便是帶著他玩耍也是無礙的”,便可知李熙對這些無緣皇位的皇子皇孫的態度了。

在他想來,那些個隻要安安分分,不要學壞,不要不學無術給皇室丟臉便行了,至於治國安邦,全國到處都是人才,用那些人,比用皇子皇孫更順手更放心。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誰能想到太子會忽遭不測?

從小到大,太子從未讓李熙失望,且身體康健,是李熙心中當然的繼承人,太子年幼時,李熙還會留意一下備胎,誰知太子都娶妻生子,將近而立之年了,居然會發生意外?

太子去世,李熙再怎麼不願,也要接受現實,再挑一個出來。♀眼下這番舉動卻不知是真要將所有皇子放在一起比上一比,還是隻是障眼法。

林楠沉吟片刻,道:“我記得四殿下、五殿下以及六殿下,最小的也有十五六歲,雖未滿十八,但是也快了,陛下這般處置,豈不是會令他們不滿?”

馮紫英道:“陛下說了,其餘皇子皇孫年滿十八歲之時,也要分派差事。如今二殿下三殿下,分別在刑部工部任職,雖早走了一步,但這兩部乃是六部之末,按陛下各分一處的架勢,等他們辦差的時候,或許就能進兵部、吏部這些要緊的地方,怎麼會不滿?”

在民間,男子十五六歲便可承擔家業,陛下卻偏偏要定下十八歲這個期限……林楠想了一陣,未曾猜透李熙的心思,忽又想起一事,苦笑道:“去上書房上課,講課的……不會是我家先生吧?”

馮紫英笑道:“可不正是你家先生?所以才說你消息太慢啊!不過時先生是總師傅,上書房的師傅,一共有二十多人呢。”

林楠一時無語,他前幾日還歡天喜地,以為從此可遠離皇子皇孫們的紛爭,現在可好……

他之前跟著李磐,那些皇子為了不在李熙麵前留下壞印象,對李磐客氣幾分,連帶的也不會找他麻煩,但現在他家先生,可是擁有一定評分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