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1 / 3)

雖林如海是一品大員,可是也沒有隨隨便便將兒子帶進宮的權利,是以林楠隻有先在外麵的馬車上等著,過了不到半個時辰,便有人來招呼他進宮入殿。

進了金鑾殿,剛將見駕那一套規矩做完,還沒看清眼前的形勢呢,便聽到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響起,帶著冷哼:“就是你這毛都沒長齊的小娃娃,異想天開的說讓軍隊去救災?小鬼你知道軍隊的職責是什麼嗎?”雖林楠在老百姓和讀書人中聲望不錯,但在這些刀口舔血的軍人眼中,也就是能寫幾句歪詩,有幾點小聰明的讀書郎罷了!

林楠扭頭看去,說話的是個五十來歲的武將,雖年紀不輕,但精神極佳,雙眉濃黑,其形銳利如刀,說話間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氣勢,周身帶著恍如實質的煞氣,頗為駭人。

林楠望向殿上最熟的兩人,李熙回給他一個自求多福的眼神,而林如海則看都不看他一眼,白費了他醞釀多時的複雜情緒。

自求多福就自求多福!

林楠望向那武官,道:“這位毛長齊了的大人……”

話一出口,噗嗤聲四起,林如海忍笑扭過頭去,李熙幹咳幾聲,斥道:“林楠休得無禮!”

林楠嘀咕一聲,敢情說人毛沒長齊是有禮,說毛長齊了就是無禮……

臉上卻絲毫不顯,拱手道:“這位……”

那武官冷哼一聲:“魏浩!”

林楠繼續道:“小子年輕無知,正要請教魏將軍,魏將軍自己覺得軍隊的職責該是什麼?”

魏浩毫不猶豫道:“守土戍邊!保家衛國!剿匪平叛!”聲音鏗鏘有力,斬釘截鐵。

林楠微微有些詫異,這位老將軍,好像並不是他想象中的樣子,聲音略緩,拱手道:“那麼請問將軍,抗洪搶險,動用的隻是地方駐軍,時間最多不過月餘,且隻會就近調用,對守土戍邊有無影響?”

魏浩微微皺眉,搖頭道:“沒有!”

他慣了直來直往,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雖林楠方才稱他為“毛長齊了的”,但也是他罵人家在先,雖也有些生氣,卻是好笑更多些。

林楠又道:“那麼再問魏將軍,上堤抗洪,救萬千百姓出於水火,免千裏沃土化為汪澤,算不算保家?算不算衛國?!”

“還是說……”林楠瞥了魏浩一眼,道:“魏將軍隻敢與人鬥,不敢與天爭?”

魏浩滯了滯,怒道:“臭小子什麼都不知道,就敢胡說八道!百姓有難,難道老夫就願意袖手旁觀不成?你知不知道每有大災,就會滋生暴民,若無軍隊震懾,遭殃的人隻會更多,再則,若有不軌之人乘機作亂,軍隊又在河道上反應不及,萬一釀成大錯,又當如何?”

林楠微微愕然,這位魏將軍直到此刻仍未拿祖宗家法來說事,並未直接將他的想法定為大逆不道、荒謬荒唐,而是和他就事論事,據理力爭,可見並不是剛愎自用或古板固執之輩,是以態度更恭敬了幾分,緩緩道:“那麼魏將軍有沒有考慮過民心二字?”

魏浩微楞:“民心?”

坐在上首,原帶著幾分看戲的心情聽他們鬥嘴的李熙眼睛微亮,坐姿都直挺了幾分。

林楠想起他前世所在的那個時代、那個國家,每有大災,第一個到的,必然是軍人,每有大難,第一個衝上去的,必然是軍人!每一個在困境中苦苦掙紮的百姓,當看見那一身綠軍裝時,就像看到了親人,就像找到了脊梁骨,所有不安和不幸都會遠去……每個被救助的人,在熱淚盈眶的感謝拯救自己的軍人時,心中所想的,總少不了“xx黨好”幾個字。

他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雖然時常冷嘲熱諷,說貪汙罵**,但是若真的有外人來辱了國家,辱了國人,十個裏最少有九個會喊:“抄家夥幹他丫的!”

這就是民心,雖看不見摸不著,卻擁有無窮的力量。

林楠收回思緒,麵向李熙,朗聲道:“西漢晁錯有雲,攘夷必先安內。而後景帝削藩,武帝伐夷,一舉解決後患。我大昌並無藩王自立之事,那何為安內?便是民心所向!縱觀古今,除大將、藩王等擁兵造反外,但凡是‘亂民’、‘暴民’舉事,哪一次不是因為上位者民心盡失,百姓實在活不下去,才會有揭竿之舉?”

“孟子有雲,‘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林楠繼續道,“得天下如此,守天下當亦如此!若能民心所向,眾誌成城,便是有一二心懷不軌之徒,又能掀起幾多風浪?隻要我大昌能上下一心,便是群夷,又安敢輕辱?”

說到此,聲音卻又低柔下去:“若論收攏人心……在百姓家破人亡,走投無路時,高高在上的扔幾粒摻著沙子的黴米,又怎比的上,比得上……為他們奔波勞累,出血流汗,成為他們與滔天洪水間的最後一道防線?”

說到最後一句時,聲音溫暖柔軟,一雙清亮的眸子也幽暗下來,旁人隻道說到動情處,卻隻有林如海猜到,他家吃裏扒外的小兔崽子又在想那個人,暗自冷哼一聲。

魏浩一直安靜聽他說話,並未插嘴,直到他說完,沉吟片刻,才轉向李熙道:“臣沒有意見,全憑陛下定奪。”

林楠微楞,他原本全然沒有說服武官的信心,他隻是有信心說服李熙而已,畢竟“民心”二字,對李熙的誘惑是巨大的。卻沒想到,李熙還未表態,這位一開始反對的魏將軍,倒先發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