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偏門之術(2 / 3)

正要打開棺蓋,老吳拉住了老姚道:“先別開棺,這石棺有點問題!”

“什麼問題?”聽到老吳的話,老姚立刻停了下來。

“就算是清水穴,也不用石棺作棺材啊,這上麵一定另有文章。”說著,老吳走到石棺前仔細琢磨著。

正在這時,老吳突然一笑:“原來是陶瓷墓。”說完打開了棺蓋。

一打開棺蓋,二人同時驚呼,棺內隻有一個頭骨再沒有別的東西。

“老吳,這怎麼回事,你的祖宗就隻有個頭嗎?”老姚看著棺內頭骨,錯愕道。

老吳揉了揉眼睛,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是真的,當再次看到,聞聲歎氣:“我哪知道,咦!頭下有東西。”

老吳拿起頭骨,嘴裏念叨著:“祖先莫怪,祖先莫怪。”

頭骨被移走,下麵出現兩捆竹簡,老姚一見,立刻大呼出聲:“竹簡,這可是戰國時期的東西,喂!別用手!”

老姚剛說完,老吳就把兩捆竹簡拿了出來。

“哎,老吳你急什麼急啊!”老吳看著竹簡如丟了兒子一般哭喪著臉。

老吳疑惑道:“怎麼了?”

老姚驚奇的看著他手上的竹簡:“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風化,竹簡早就丟失了本有的堅韌,隨時可能碎裂,可這兩個竹簡怎麼會完好無損?”

老吳這才知道他在擔心什麼,笑道:“這兩個竹簡都塗上了陶瓷,你看。”說完把竹簡交到老姚手上。

老姚拿著竹簡,果然有層陶瓷,接著打開一看,上麵寫有文字,而且字跡很清晰。接著又打開了另一個竹簡,這下令老吳也看得出神,裏麵九根針大小整齊的排列著。

“老姚,你了解古文,快念念上麵說了什麼。”

“太暗了,你把火把照近些,好,別動,我看看。”

見老姚思索著,老吳隻好等待,誰叫這種古文隻有他懂呢。

“老吳這是一本偏門醫道,名為九針奇脈,這九根針就是醫具。”老吳說完把竹簡和針都遞給老吳。

老吳看著他,一臉的不解,問道:“你怎麼給我了,我又看不懂?”

“誰說給你了,先幫我拿著,待我瞧瞧這一個。”

見老姚看完,這次老吳沒有問,是為了等他自己說出來,可話還沒等到,他就把這一捆竹簡也交給了自己,老吳不得不先問道:“這上麵說了什麼?”

“也是個偏門算命術,哎!你說你這祖先也是,沒事,弄什麼偏門嘛,這不等於騙人嗎?”

“那你不要了?”

老姚搖了搖頭:“這戰國時期的竹簡,我又不是沒有,但這兩捆竹簡被陶瓷所染,年代不好鑒別,內容又不是很名貴,不值錢。”

聽到這話,老吳自己也沒話說了,連古董行家都說不值錢,那肯定不值錢了,但眼下這九根針再不值錢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一想到自己這多年的朋友什麼都沒得到,心裏也不自在,於是問道:“老姚,那這九根針還是能值幾個錢吧?”

老姚點了點頭:“這幾根針還算是那麼回事吧,但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材料,既不是銀也不是金,想不出什麼東西能存留這麼長時間,既然都沒用,我也不需要了,都給你。”

老吳這下急了,把針遞給老姚,可是又被推了回來,疑惑的看著老姚。

老姚搖頭苦笑道:“老吳啊,你我多年的兄弟,你的心意我領了,這些東西我真的不需要。”

“可這......”

老姚打斷了老吳的話道:“老吳你不是說要讓你的子孫修行醫道嗎,我姚峰明也沒什麼好送的,就當借花獻佛吧!”

聽到他的話,老吳心中感激,這一輩子的兄弟算是交對了,有此知交,此生無憾。

“老吳,你別謝我,蠟燭快燒完了,我們快點離開。”

老吳看了看四周的蠟燭,隻剩下一小節了:“等等,老吳,這次不遠千裏來到這,不能讓你空手而歸。”說著一手伸進棺內,順便把祖先的頭骨放回了原處。

二人一齊在石棺前三跪九叩,然後出了墓室。來到地麵,老姚笑了:“還是這裏站著踏實啊!”

“老姚,這個給你。”老吳手中握著一物,交到老姚的手裏。

老姚拿著,首先一呆,接著笑了起來:“老吳,沒想到你還藏了一手,這東西我就收下了。”

“喂,老姚,快給我說說這是個什麼東西?”

“你看這上麵的字,通行令,這可是三國時期的青銅令啊,好東西,好東西,可以賣不少錢!”

老吳看到自己的好兄弟高興,再沒什麼歉疚,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東西找到了,我們也該回去了。”

老姚點頭,手中還把玩著那塊青銅令:“好,上路。”

“這東西賣了,分我點兒!”

“這要看你姚老爺我的心情了,哈哈!”

這是他們兄弟之間常開的玩笑,當然在玩笑中,更能體現出友情的可貴。

老吳一回到家鄉,立刻洗手,為了多積點陰德,帶著自己的子孫從事醫道,老姚也顧兄弟情義,嘴上雖沒有明說,但還是分給他不少錢,也為了能讓他順利走上醫道這條路。憑借祖先留下來的偏門醫術,也為吳家在醫道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

可好景不長,百年過後,經過戰爭年代,在顛簸流離的歲月裏,吳家的醫道沒落了,吳家後代在戰爭中犧牲的犧牲,失蹤的失蹤,吳家後人也隻剩下了一人,最後因沒本家子孫,便把吳家的家傳醫術《針灸斷篇》(也就是《九針奇脈》)傳到了嫡係子孫華鴻英手中。

“爸,我上山去了。”

華鴻英點了點頭,看著自己唯一的兒子華岩道:“早去早回。”

“我知道了。”華岩背著竹筐走出門去。

“鴻英,岩子已經十八歲了,看來得給他找個媳婦了。”華岩的母親於蘇琴急道。

華鴻英楞了楞,是啊,兒子已經成年了,是該成家的時候了:“這我知道,可關鍵要看咱兒子的意思,他如果看不上,我們再著急也沒用啊,總不能強迫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