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18章 攜雙美,踏江山,金鍾十三終成!(1 / 2)

幾天之後,我和芷若商量了一下便決定“白發禪宗”暫由她門下“五老”——“不老仙”常春、“不死仙”長壽、“不滅翁”長生、“不敗王”常勝、“永生公”長春來主持而她則和我們下山同闖江湖。

“哇!這種感覺好舒服……”我心中依稀地記得現在是自收編“白發”之後的一個多月,現在我們正在一座四季飄雪的大雪山上麵坐禪練功。我終於明白師父他老人家居然就是在江湖上讓人聞名色變的“邪宗”宗主——“邪聖”而“二湖”則是指隱居於鄱陽湖的“藥宗”和遠在洞庭湖的“毒門”,“三島”是指射陽島的“射日神宮”、迷霧島的“七巧迷宮”和烈火島的“烈日宮”,它們如今的主人分別是“藥童”張無隳、“毒夫人”蒙彩衣、“箭魔”獨孤眠、“巧婦”紅蓮、“火君子”翟羨。

在這段時間裏芷若跟隨著我們踏遍了所有的名山大川,足跡遍布青龍大陸:在“天地之極”我感悟出“天荒地老”、“天羅地網”、“天長地久”、“天翻地覆”、“天怒人怨”、“天旋地轉”、“天誅地滅”一係列的獨特功夫並且還發掘出了與之相輔相成的內功心法——“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夕旦福”……;在“海之濱”我悟出了“浩瀚心法”、在“山之顛”我領悟了“昆侖仙境”中的不傳之秘“九玄秘法”和道家的絕世武學“九轉玄功”並且將它們融會貫通創出了不世功法“九龍渾天訣”的其餘部分使得兩種功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其中,“九龍訣”共分上篇、中篇和下篇(我心中的理想境界),上篇主內修,講的是修心之學,融彙了我從眾聖之中領悟的所有心得;中篇主外修,講的是修體之說,集聚了眾聖的格鬥技巧和煉體功法於一身並且經過我吸收眾聖那浩瀚的智慧結晶之後博取百家之長後推敲出來的;下篇主法修,講述的道法之術(當然現在還是處於摸索階段)。

我調息了幾個大周天之後三女才慢悠悠地醒轉了過來,看她們的氣質也獲益良多,個個都精神飽滿、氣定神閑……通過這段時間的磨練我體內的先天真氣已經成功地合二為一,彼此之間不分你我。同時,結合先前自創的功法我成功地領悟出了屬於我自己的獨門武學——“煉欲八法”與“製衡”。我依據以前戎馬生涯的經驗以及眾多前輩們的知識和智慧非常清楚地意識到,能不能擁有超絕的強大力量並不是在戰鬥時取勝的關鍵,恰恰相反,絕頂的才智和隨機應變的能力才是一場戰鬥中取勝的重大關鍵。任何人的每一擊所使用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而他們的攻擊範圍也是有限的,因此在戰鬥中決勝的關鍵就是清醒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籍此迅速地判斷出最佳的製敵策略和措施。所以一個人有沒有絕強的力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敵人每一擊的弱點來反擊他們。而其中又牽涉到敵人的攻擊承受的極限問題所以製衡之便有了第一個分支——破限,意即在開始戰鬥的時候要探明對方承受攻擊的極限,】而後自己的每一擊便必須為對方製造出自己能夠攻破他們承受極限的假象,讓對方不得不浪費大量力氣來防範。這便是製衡第一式——破限。

最高明的武技比的不是力量而是才智,高明的戰鬥與下棋是一般無二的,隻不過是規則不同罷了。所以如果能夠預知對方這一招的虛實以及下一招攻擊的目的那自己就相當於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因此製衡的第二式就是——不敗。下棋的時候,下棋者無論是自己的失誤還是由於受到對方的影響而出現了失誤,隻要他們出現了什麼不該有的失誤時都會舍棄他們認為的小利益而取大利益。所以製衡的第三式就是——蠶食,蠶食取自公元時期的商業戰爭。那時高明的商家會讓對手知道如果他們不給自己一些利益,那自己就會把他們更大的利益奪去。這樣對方就不得不把自己想要的利益給予自己。在這種情況下,】自己就可以一點一點地蠶食掉對方的利益,卻又不會讓對方覺得自己沒有了退路,】以至於作困獸之鬥。到了最後,對方就會發現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利益可以舍棄了,】那時他們就算想作困獸之鬥也已經沒有那個能力。這就是蠶食的真正意思。

若說蠶食是溫柔手段那麼虎嘯便是暴烈至極的手段,老虎咆哮的時候通常是老虎氣勢最盛最憤怒的時候,而這種情況下的老虎通常都是招惹不得的。所以製衡的第四式就是虎嘯。破限、不敗、蠶食和虎嘯都隻是一種戰鬥的意境並不是真實的招式,我卻是借機悟出了九龍訣上篇的第一階段的修煉境界——勇者之境,也就是說要有一顆勇敢的心,要處處敢為人先,敢於創新,勇於探索,不斷開拓,同時也要勤於思考,因為勇敢並不等於是莽撞。真正發揮出那種意境的強大力量唯有創造出與之相合的招式,練武之人通常都是先學習招式然後創造適合自己的武技,隻有他們達到一定境界後才能夠開始領悟自己武技的意境。天下間或許也隻有我才是反過來先領悟了自己的意境和心境然後才開始創造自己的招式的。“煉欲八法”就是我融合經書中的所得,以自己的感悟和知識反複推敲和琢磨之後所創的修武法訣,以此來輔助九龍訣中心境的修煉。在最近的幾天裏,我白天苦練功法,晚上利用“冥想空間”綜合各種功法,進一步地完善自己新創的功法促使我早日能夠練成“九龍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