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30章 大戰落幕,四魔歸位,照見本我!(2 / 2)

佛有五身五眼,五眼為天眼、法眼、慧眼、肉眼、佛眼,五身為動身、靜身、出身、人身、窮身即變化無窮也,凡修道亦不修道之士、善男信女皆可於每晨略念經咒,以為外功蓋外功內果亦係相連而來,今之奉經咒者甚夥惟多不識何經之佳,以為能多讀經多解經為功,殊不知濫讀多經不過一馱經之驢,未得真訣,則修行係佛爺弟子,讀經係佛爺戲子有何用處!如能奉行得力數種經咒一世用之不盡,既可廣集陰功又可降伏內魔,實有輔道功能,所謂三千功德圓滿可成上仙,立德立功立言亦道中入功成義務,而說法即係度人是以修仙學佛之士,千百化身,凡三教九流七十二行諸子百家無所不悉,蓋人性不同嗜好各異,見相公講書見屠戶講豬始可以成友誼,而漸誘導以度之也,苟一律加垂訓其孰聽之哉,經亦度人度己善功,謹按虔驗者,附三節後閱者可以參考之。其餘之十魔九難等等關戒均不出慧劍斬斷之法,自然應之而已。

十魔者何?一六賊,二富,三貴,四七情,五恩愛,六患亂,七聖賢,八刀兵,九女樂,十女色是也。九難者何也?衣食逼迫一也,尊長邀攔二也,妻女牽纏三也,名利縈絆四也,殃禍橫生五也,盲師約束六也,議論差錯七也,誌意懈怠八也,歲月蹉跎九也。而佛門所謂三皈五戒者何?即一要皈依佛性,二要皈奉正法,三要皈敬師友,此為三皈;五戒者:即一戒不要殺生,二戒不要偷盜,三戒不要邪淫,四戒不要貪酒,五戒不要妄語;此均佛門戒律,是亦學佛者多,良莠不齊,不得不有此戒約,至於我輩出於誌願研道者,更何需究及乎此,隻求心之所安而已耳,修道之士,不惟解除關戒,猶需善於養道,睜開目不觀其色,耳不聞其聲,學個聾啞,就是道人。而心者萬神之主,目者萬神之戶,目動則心動,心動則神動,生死之機,在斯二者。邪氣不入,真氣長存。大風不出門,大雨不出行,終日不可走逾三十裏之遙,此乃養道之精竅也。

在修道者,多喜山林溪穀之區,但石洞通水氣,不可久居,仍以構一茅廬為佳,水果多吃,亦令人發虛,煙火物亦不可驟斷,如在山中久居,佐以果類,自無不可,其宜於久遠存儲者有四,即榛子,鬆子,榧子,核桃是也,因此等果肉,均藏堅強殼中,不畏風吹雨打,久而如新,故謂為四般長命果,永為山人集糧也。如東南之橘柚楊梅,西北之奈榴梨棗,非為不佳,惟隻算一時之新,不堪久於保存耳。而吾輩所棲之山林,宜北不宜南,因南省多水,不宜禪修,北省如甘陝等處,最為適宜,神仙多出於此。天下凡四大名山,五嶽,四界,八小山以及其他名山,皆吾道中人之家鄉,不可不述,四大名山,即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南海普陀山,此四大名山,多居僧人。五嶽為東嶽泰山(山東泰安府),南嶽衡山(湖南衡陽府),西嶽華山(陝西華陰縣),北嶽恒山(山西宏遠州),中嶽嵩山(河南,河南府,少林寺),此五嶽多居道士。內以華山為梓出,有火祖所鑽石室,凡七十二個半洞天,有六峰,便於修道……

經過剛剛的激烈較量四魔輸得心服口服,矢口不提比拚陣法,但是我的好奇心被他們給勾了出來,所以在我的苦苦糾纏之下他們讓我如願以償地親眼目睹了他們的誅仙大陣……果然,此陣法非常地厲害,據說他們搜集了三百六十五個怨靈和厲鬼和成千上萬個戰士魂魄,花費了七七四十九個月圓之夜才得以煉成……但是我總覺得有所欠缺,後來幾經琢磨我終於想明白了其中的緣由並幫他們指正了其中的不足……此陣一旦結成就會造成大量的殺戮有傷天和,我一再地告誡他們隻有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才能使用否則不得使用……從此,他們便成了我的手下著名的“天魔四使”——“蒼狼”夜蒼浪、“邪虎”虎邪王、“劇毒魔蛇”舍漠耶斯王、“幻豹”寶相舍利佛!

又是嶄新的一天!經過昨天那番激烈的打鬥之後我的精、氣、神再次往上飆升至一個全新的境界而且我奇跡般地喚醒了我的所有記憶,我也明白了我此次降世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愛,我是為了我所愛的人和所有愛著我的人而來……而我乃是所有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唯一真神——【真·王神·混沌之神】初始·星辰·玄燁,也是人們口中的混沌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