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第282章 藍海硝煙(三)(1 / 2)

雙方戰船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隨著距離的拉近,雙方除了開炮轟擊之外又開始了弓箭的較量,一時間如雨的箭矢在空中交錯而過,差不多每一艘戰船都變的像刺蝟一般。奧赫哲張開了一個風係防禦結界“守護風盾”護住了自己和納蘭逸秋、望月二女,所有射向他們的箭矢中並未含有修為,所以箭矢雖然強勁卻也射不穿這“守護風盾”。說到射箭,那可是清月士兵們的拿手好戲。這一回他們可是一反方才的火炮失準的糗態,所射出的箭矢支支準頭極佳,相比而言專心苦練刀法的倭寇卻是遜了一籌了。

突然間一道快的仿佛是驚電般的條狀芒影從“旭日丸”上射出,在刹那間就已到達了“金龍號”的了望台上,其目標竟是納蘭逸秋。芒影先撞在了衛護在納蘭逸秋身前的“守護風盾”之上,形成風盾的風元素粒子被芒影撕開了一個碗大的孔洞,不過受風盾所阻,芒影也速度驟減,使人能看出那是一支黑色的箭矢。就在箭矢要射中納蘭逸秋的麵門之時被她伸出食中二指給夾住了,但旋即她就麵現驚態嬌軀連忙一側,那支被她夾住了的箭矢竟脫開她的手指從她身側劃過射,在她身後的一根桅杆上“噔”的一聲竟直穿過了桅杆卡在了那裏。

一絲麻疼之感從手指上傳來,納蘭逸秋暗驚於這一箭中所蘊含的勁氣,雖說自己夾箭時僅用了三成的修為,但竟拿捏不住此箭,由此可以推斷出發箭之人的修為隻在自己之上不在自己之下。她美目中寒光一閃,凝神望向了“旭日丸”的船首,隻見一大群的凶悍倭寇正站在那裏,當中一人手握長弓正自張弓搭箭,顯然方才那支箭便是由他所發。

納蘭逸秋的芳心中戰意大盛,難掩興奮之色的向望月嬌叱道:“小月,箭!”侍立在她身後右側的望月立時應了聲“是”,便打開了放在身旁的一個人高的金色大木匣。這個木匣在納蘭逸秋來到了了望台上的時候就由望月帶了上來,奧赫哲曾問過她們匣中是什麼東西,但二女卻是笑而不答。木匣一打開,頓時就金光大盛隻見匣中放置著一張幾與人等高的金色巨弓,弓旁則放著一個箭壺,壺中裝滿了異常粗長的金色箭矢。

納蘭逸秋玉臂一抬,就將那張金色的巨弓抓入了手裏。弓一入手一股肅穆威嚴至極的氣勢立時從她的身上散發開來,宛如傲視天下的戰爭女神,使人望之心折。納蘭逸秋的這份英武絕美之姿進入奧赫哲眼裏頓時使他不由自主的一陣心跳,一想到如此一名宛如仙子戰神般的絕代佳人的芳心已歸自己所有,他就不由得感到無上的自豪與驕傲。

這張金色的巨弓名為“射日”,是點蒼派代代相傳的鎮派至寶,據說乃是上古英雄後羿射日時所用之物。點蒼派的第三代掌門為了能發揮出此弓的威力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搜羅“金精鋼母”鑄成了十八支鋒芒絕世的“穿陽箭”與“射日弓”配合使用,可謂是無堅不摧,而且專為此弓而研創出來的“羿射九日箭法”與“射日劍法”同為點蒼派的至高絕學,威力無比。不過這“射日弓”的反震之力極大,若是由修為不夠火候之人來使用的話,非但發揮不出此弓應有的威力,反而會震傷甚至震斷使用者的手臂,非常的危險。

點蒼派滅亡於玄清末年,“射日弓”、“穿陽箭”、“含翠真勁”、“羿射九日箭法”和“射日劍法”等等都散落到了江湖中,後被朝廷一一搜集。當初納蘭逸秋年幼之時就是因為喜歡上了這張氣勢驚人的“射日弓”才決定修煉點蒼武學的,“穿陽箭”僅有十八支非常珍貴,納蘭逸秋自然不舍得在此時此地使用(萬一掉入海裏可就找不回了)。對此十分了解的望月早已為她準備好了一壺清月士兵們所用的竹身鋼簇箭矢,持著箭壺俏立在她身後隨時供她取用。

納蘭逸秋閃電般從望月手中的箭壺裏取出了一支箭矢,搭於弓弦之上,嬌叱一聲將“射日弓”拉如滿月。金色的弓身在她的“含翠真勁”的貫注之下竟散發出了籠罩住她整個婀娜嬌軀的金芒,使得她越發的像極了一位聖潔威武的戰爭女神。“‘一箭貫蒼穹’!”隨著納蘭逸秋的嬌喝,“射日弓”發出了一聲震人心魄的怒嘯,便見一道電芒撕裂長空離弦而出。

先前射向納蘭逸秋的那一箭正是由倭寇首領“鬼羅刹”東條三郎所親自發出的,雖然身處於炮火連天的戰場上並且兩者之間相距甚遠,但東條三郎還是一眼就注意到了納蘭逸秋。納蘭逸秋就像是黑夜裏的火炬般耀眼燦爛,乍見如此美女即使心硬如鐵的東條三郎也不禁大為驚豔,但讚賞歸讚賞他手裏卻絲毫不慢的馬上張弓搭箭向納蘭逸秋射去。這名國色天香的絕世美女必定是清月水師的重要人物,為了擺脫此時的不利境況他也隻能辣手摧花了。

在全力射出的一箭被納蘭逸秋閃過後,東條三郎眼中的讚賞之色更濃了,如果不是身處於此種情形下的話他定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也要將這名絕色美女納為自己的私寵,可現在卻容不得他有半分的心軟不舍。他一箭無功馬上就又搭上了一支箭並先納蘭逸秋一步將箭射出,然而納蘭逸秋雖慢了一步她的箭卻是由上古神兵“射日弓”所發射出來的,更是用“羿射九日箭法”中的“一箭貫蒼穹”的心法禦箭,所以,她的箭甫一脫離“射日弓”就已射至了東條三郎的麵前。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東條三郎和納蘭逸秋二人所射出的箭矢竟奇跡般的在空中撞擊在了一起,這一箭也是倭寇與清月水師兩方最高統帥的首次正麵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