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二十四章 聖天子的迷惘(1 / 2)

翌日,乾清宮正殿。滿朝文武都已排班列好,連楊廷和與梁儲都在朱厚的授意下參與此次早朝,二人站在左側文臣的最末位。

片刻後,司禮監掌事魏彬尖著嗓子高喝道:“陛下到!”一身袞服、神采奕奕的朱厚熜快步走進了大殿,在眾臣的注視下大馬金刀地坐在了龍椅上,微笑著說道:“眾卿家,多日不見,可還安好?”

“陛下萬歲!聖天子萬歲!”群臣自發跪地高呼道。

朱厚熜嘴角笑意更濃,平淡地說道:“眾卿家平身吧!”

楊廷和站在朝堂末位,此時心裏更多的不是失落,反而是欣慰,或許自己真的能致仕了啊!

他看著這朝氣蓬勃的滿朝文武,又望向站在文臣之首的謝遷和費宏二人,心底致仕之意愈發濃厚。

如今的朝堂似乎並不需要自己了,或許他也能致使、歸鄉安享天倫之樂了。

因朱厚熜消失了六日,所以此次早朝需要處理的政務較多。

雖然一直由內閣大臣在主持大局,但是需要朱厚熜親自裁定的內容有很多,有些事情蔣冕等人是不敢僭越的。

還有昨夜錦衣衛及時通報的“楊廷和小會議”內容,關於楊廷和提出的問題,朱厚也不得不引起重視,因此他特意命楊廷和與梁儲二人上殿參與朝政。

“黃錦,給謝愛卿賜座。”朱厚熜注意到了站在文臣首位的謝遷,望著老人滿臉的疲憊,不由對黃錦下令道。

“臣不敢,謝陛下垂憐!”還未等黃錦有所動作,謝遷聞言急忙出列跪地拜道。

在朝堂之上坐著議事,除了眼前的聖天子外誰敢?

就算是是天子讓你坐,你敢坐嗎?

即便是謝遷也不由擔心坐下去之後,眼前這位腹黑的陛下會突然來一句:“愛卿真是’公忠體國‘啊!是不是想要行那霍子孟之事啊?”

朱厚熜聞言卻愣住了,原本的好心情瞬間被破壞殆盡。

本著“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他是不忍心讓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在日夜兼程趕入京城後還要站著議事,但他似乎忘了大明朝那森嚴到可怕的等級製度,原本的好心之舉竟讓眼前這位老人如此誠惶誠恐!

其實在秦漢三國至隋唐時期,三公九卿等朝堂重臣上朝之時是跪坐著議事的,以彰顯帝王的仁厚,以及對各朝堂大臣的尊重。

但從宋代開始,宋太祖趙匡胤為削弱大臣權柄,加強中央集權,重新製定了禮儀,大臣必須站著上朝!

到了明朝立國後,受處於鼎盛狀態的“程朱理學”的影響,“三綱五常”教義的廣泛傳播,階級觀念越發深入人心,無人敢逾越。

草根出身的太祖規定上朝前大臣必須三拜九叩,等龍椅上的那位天子說出“平身”二字後方能起身排班列好,之後才能進言上奏。

朱厚熜更是清楚大明之後由建州女真建立的清朝,那個中央集權達到頂峰的時代,朝堂重臣徹底淪為了皇帝的家奴!

上朝之時需全程跪地,一些年邁的老臣甚至不得不偷偷綁上護膝才能支撐到早朝結束,不至於昏厥倒地,殿前失儀。

“程朱理學”啊!看著眼前誠惶誠恐的老人,朱厚熜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龐然大物那無處不在的影響。

程朱理學,太祖為鞏固大明王朝統治欽定的官方哲學,如今社會秩序的精神支柱!“三綱五常”,“去人欲,存天理”,甚至“明天理,滅人欲”都是其著名的教義啊!

但程朱理學能鞏固國家的統治!

其宣揚的忠君愛國思想,讓現在的這些讀書人普遍具有“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的社會責任感,甚至不惜為國而死!

有利就有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麵性,也正因如此,大明的文臣是不怕和皇帝對著幹的,相反如若因諫言獲罪,他們反而會獲得賢名,借此成為讀書人心中的精神標杆,成為士林領袖!

賢名反而成為這些讀書人心中最為重要的東西。

嘉靖晚年,買好棺材的海瑞上奏千古第一疏《治安疏》,大罵朱厚熜迷信道術,生活奢華,怠於朝政等諸多弊政,反而罵出了一個千古清官的美名,流芳百世,受萬人敬仰。

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如海瑞等讀書人像是患了傳染病一般,個個都憂國憂民,剛直不阿,痛恨奸佞,以匡扶天下為己任,但誰又知道他們步入朝堂之後會不會成為自己原本眼中的“奸佞”呢?

而程朱理學更像是對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在儒學教義的基礎上進行了更為完備更為細致地定義,成為讀書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