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的一部分則是因為約定,每一位領主每年都需要根據自己的等級進獻一定數量領地內最有戰鬥天賦的男子,一方麵是削弱領主的實力,另一方麵皇室也能收攏到足夠多的兵源,可謂是一箭雙雕。
兵源充足那麼可以再次篩選,好的進四級軍隊霜狼騎,弱一點的再充入禁衛軍。再加上最強的匠人最好的資源都是握在皇室手上的,秦家軍隊的戰鬥力可以想象有多強。
領主們也不敢反抗,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皇室與自己的軍事實力越拉越大,最終一騎絕塵而去,成為一座大山牢牢的壓死他們心底別樣的心思。
層次一劃,皇室也就多了一條監督的方式。
嗯?你家衛隊的戰鬥力怎麼達到了第四層次?說,你是不是有什麼想法?
嗯?你家親衛戰鬥力怎麼還不如隔壁巡邏隊強?你這領主當得有點失敗啊,我尋思著給你點變強的力?
可以說這一招算是明麵上的解決了一些矛盾,至少明麵上最強戰力還是秦家手上的,誰要是冒個頭那可就有被壓製的風險了。當然這也隻是明麵上的,最少秦安了解到王平手上似乎就有一隻戰鬥力達到四級的軍隊,但是一直都沒冒頭,他也不好去搞事情。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明麵上數據秦家兵力很少,但是統治還算穩固的原因。
各地貴族軍力號稱過倆百萬,可是裏麵一二級最少占一半。
而秦家軍力看似隻有他們總和的六分之一,但是裏麵最次的都是和各貴族頂級力量持平。就這差距,誰敢反?誰又能反?
不過這對於統治是一件好事的製度,對秦安來說卻是一個天坑。
特麼的該說是大魚大肉吃慣了就忘了粗茶淡飯的艱辛了嗎?一直都是著眼於三四級軍隊的建設,完全沒把下級軍隊放眼裏,那是因為製度保證了秦家有足夠的兵源。而為了保證忠誠軍隊的指揮官都是秦家培養的,當然培養的方向也是按照數目來針對性培養的。
最低三級,秦家出手還會在意那些底層指揮官培訓嗎?到時候靠著尖刀打開局麵,下層軍隊跟著莽就行了。
但是如今秦安相當於白手起家了,他哪來的底氣對兵源挑三揀四的?那隻能初步篩選之後就照單全收了,反正他養得起。
但是收完之後卻發現自己沒有合適的指揮官了。
你說霜狼騎?那隻整個部隊都被李毅帶到東北戰場上嗨皮去了,到現在都沒個信回來的手下第一精銳?連個種都沒給他剩下,哪來多的指揮官,再說了就算有多的那他可能塞到這裏麵?那大材小用了不是?
你說禁衛軍?本來人數是絕對夠得,但是本著趙國一貫習慣來說,越是勇武軍功越高的越是衝鋒在前。所以上次伊索水域一戰絕大多數的指揮官都壯烈了。
說到這秦安就忍不住罵一聲這群人真的缺心眼,三國以後他就沒有見過衝鋒在前的指揮官了,沒想到在這裏卻見識了,見識歸見識,你們還特意坑一波?要不是陳慶之能力出色,這隻軍隊絕對會因為缺少指揮官而陷入癱瘓,最終落得個解散重編的下場。那他絕對會吐血。
其他也就真的沒有人了,秦明要帶著他的親衛特種隊,剩餘的也就雲娘了。不過他猶豫了許久還是沒有安排上,畢竟在華夏子民的心目中那趙雲必須得帶著最帥最強的騎兵馳騁疆場啊,不然怎麼夠得上雲神這個稱號。要是讓趙雲帶這些肉雞新兵的話,秦安都覺得跌份。所以在打造出他心目中最強的騎兵之前,雲神還是乖乖的做他的保鏢吧。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畢竟這次征召的都是鄴城的士兵,算得上是子弟兵。如果貿然安排一個外人進去,那相互熟悉就需要上不少時間,而且就算有秦安壓陣,也不一定能發揮出百分百的力量。
所以思來想去秦安還是決定把指揮官的重任交給了王富貴,一來他是鄴城本地人,如果他來指揮的話那麼軍隊抵觸感會基本上消失,再加上他教會的一些煽情的技巧,配合上他本地人的身份很容易讓這隻軍隊爆發百分之一百二的實力。二來呢則是關於指揮他確實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見解,雖然很稚嫩,但是確實是一顆好苗子。秦安最終決定還是讓他上了。
至於必定會形成的派係什麼的,那都是以後的事,眼下還是先解決了到眼皮子底下的敵人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