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定不負黃師滿腹韜略!(1 / 2)

“翰林院最近哪位比較空閑的?”朱允熥一大早,便將黃觀叫到書房裏來。

既然朱元璋決定,給自己安排一個老師。自然不會隨隨便便安排一個。

翰林院,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黃觀站在書房裏,總覺得房間裏麵有一股怪味兒,忍不住捂著鼻子說道,“翰林院裏麵,除去幾位學士以外,就沒有誰是太忙的。”

這也是實話。

翰林院雖然事務繁多,可大多都是奏折、文書的謄抄、歸檔這類的工作。

整體上來講,能夠參與朝堂政務的人,並不是太多。

雖說都是飽讀詩書的人,可想要讓他們來教導朱允熥,又有些不夠資格。

“你覺得,皇爺爺最有可能安排誰過來?”朱允熥放下手中的花名冊,上麵詳細記載了翰林院裏麵大大小小的官員。

不打沒有準備的仗,這是朱允熥一貫作風。

黃觀思考了片刻,“竊以為,文華殿全老最有可能。”

朱允熥聽聞這話,不有感到有些頭大。

全思誠如今八十有餘,為人刻板頑固。

要是給自己當老師,朱允熥怕是有些苦頭吃了。

“全老?我怎麼覺得不太可能呢。”

還沒等朱允熥多說什麼,鄭寶便跑了進來,“錦衣衛那邊送來口諭,陛下讓你從這裏麵自己選一個老師。”

不得不說,朱元璋對於自家這個孫子,確實足夠有耐心。

換做朱允炆,可沒有這樣的待遇。

朱允熥拆開信封,拿出裏麵的書信,“看來皇爺爺是鐵了心,要給本殿下找個老師了。”

書信上麵赫然寫著三個名字。

宋訥、宋訥還是宋訥!

“這.......”朱允熥一臉生無可戀的將書信攤開在桌子上,“這是讓我選嗎?”

三個名字,全是宋訥。

這分明就是朱元璋已經定好了的人選。

要知道,宋訥的治學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要必即書以窮理,以心體之,以身踐之,勿視為空言,則道遠乎哉?”

朱允熥想了想,又將扔在一旁的花名冊拿了過來。

“原以為,皇爺爺會安排一個淮西人來教我的。”

朱允熥的抱怨,讓黃觀不知道該怎麼去接。

選擇宋訥,當然不是朱元璋在可以刁難這個三孫。

洪武二年參與《禮》、《樂》等書的編撰,書成後歸鄉。

後來被杜斅推薦,擔任國子助教。

多年以來,宋訥門下學生可謂無數。

“淮西勳貴,本就指望殿下上位。再選一個淮西人來作為殿下的老師,陛下也會害怕的。”黃觀並不是書呆子,對於朝堂上的局勢看的也十分清楚。

淮西勳貴本就勢大,若是太子朱標沒事,自然一切都水到渠成。

畢竟,整個淮西集團都是朱標的黨羽和班底。

朱標本身,無論是年紀還是能力,都能壓服整個淮西集團。

自然而然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問題。

可換成朱允炆或者朱允熥,情況自然也就不同。

別說藍玉是朱允熥的舅姥爺,就不會出現意外。